正文

《美元还能挺多久》 引言(1)

美元还能挺多久 作者:(美)卡明


在一个昏暗的日子里,荷兰人打开电视,看到了不曾想过的一幕:强大的美元正在他们眼前土崩瓦解。

这一突如其来的美元崩溃始于格林威治时间凌晨1点。当时,新加坡一家大银行的交易商接到了一张抛售美元的大单,很快有传言说,这一委托来自一家庞大的对冲基金,它将不惜代价卸载其以美元持有的资产。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央行(都是美元的持有大户)开始买进更多美元以图稳定这一“绿色钞票”的颓势;但是,目前恐慌已经形成,各央行购进美元的努力迅速被淹没,私人投资者、交易商、投机商都在争先恐后地抛售手中的美元。

在欧洲,交易一开盘,美元即急速沉没。该区债券市场已经停牌,而股票市场在令人瞠目的几分钟内全部下跌,跌幅超过10%。不等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宣布给商业银行提供紧急贷款,ECB的电话线路已被急切的电话塞满,无法接入。交易商们说,美元始料未及的暴跌使得无数的对冲基金形同虚设,根本无济于事。荷兰一位新闻主播报道,阿姆斯特丹的自动提款机前排起了长队,愤怒的人群发现取款机已被提空因而情绪变得异常冲动。城里的外汇兑换处都已关闭。格林威治时间下午1点,在新加坡大单交易引发危机后仅12小时,都灵银行(Banca di Torino)宣布破产,成为第一家破产的欧洲银行。

紧接着,美国的交易开盘,美元继续下跌。对此,究竟该做出怎样的反应,美联储和ECB开始了争议:ECB希望在美元和欧元之间实行一个新的固定汇率,而美联储却迟迟不肯行动;相反,它决定冻结跨大西洋的所有金融交易。英国站在华盛顿一边,扬言如果ECB不让步,它将退出欧盟;而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石油出产国则支持欧洲。他们宣布,此后原油价格将以欧元取代美元定价。回到阿姆斯特丹,在这令人晕眩的一天的黄昏来临之际,有人叫了辆出租车,将他送到地铁站,由于美元和欧元都不稳定,他付了司机三包万宝路香烟作为车费。

当然,这一情形并非发生在真实世界,可它却在2005年荷兰的一家电视台上演了。这让人想起奥森·韦尔斯(Orson Welles)著名的《世界大战》(Wall of the Worlds)情节中的广播恶作剧,许多在节目中间转到这一频道的观众,看到新闻节目主持人报道美元的陨落,真的还以为这一虚构的故事就是令人惧怕的现实。有人甚至立刻跑到自动提款机取出现金,唯恐晚了来不及。“我们想让大家看到,金融世界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危险许多。”这部电影的编剧、荷兰一家经济报的记者马顿·辛克尔(Maarten Schinkel)这样告诉我,“人们不理解的是,世界对美元的依赖仍是这么严重。”

如果真的来了,金融大决战也许并不会像辛克尔预言的这么激烈,如此迅速地蔓延。但有一点他是对的:美元在我们的世界已是无处不在,就如水之于鱼。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以至于我们想当然地以为它会永远如此。很少有人曾凝神想过,在当今世界上,美元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对于美国以至全世界的繁荣,它又发挥了多大的推进作用。同样,也很少有人想过,也许有一天,美元的优势地位会终结。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