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独立宣言 美联储的政治经济学

伯南克的美联储 作者:(美)伊森·哈里斯


在民粹主义者看来,美联储不仅是一个神秘的机构,而且它制定的政策总是偏向金融机构和有钱人。格雷德曾把美联储描绘成“代议民主制度下的畸形产物”。那些没经过选举的联储理事有权决定“哪些人兴旺发达,哪些人注定失败”。一种极端观点认为美联储是阴谋控制全球经济的参与者。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并不这样看待美联储。美联储的官员并不是唯一没有直接通过选举产生的联邦政府官员。美联储理事和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有点相似:他们都是由总统提名的,然后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而且可以对他们提出弹劾。美联储理事的任期为14年,不是终身制,美联储主席每四年要重新任命一次。地区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的任命要经过更多的步骤。首先,要由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董事会提名,然后,再经由美联储理事会批准才能生效。而根据法律规定,联邦储备银行的董事会必须代表银行、企业和社区的利益。

绝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都相信必须要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道理很简单: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只有当中央银行不受政治势力的干扰、保持独立性时才能确保通货膨胀率较低。不仅仅是经济学家们赞同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近来很多国家已经以立法形式确保中央银行能够保持独立性。

伯南克的战场伯南克的美联储如今强大而独立的美联储以前可不是这样。最近两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和格林斯潘——都是积极的反通胀斗士。不过,他们的前任,阿瑟·伯恩斯(1970—1978在任)和威廉·米勒(1978—1979在任),曾放任通货膨胀率上升到了两位数(参见图3—1)。伯恩斯入主美联储时,人们对他非常信任,不过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伯恩斯把高通胀归罪于各种各样的理由或借口,例如,财政赤字,强大的工会或商品价格上涨等,唯独没有提到自己制定的货币政策可能有问题。在1972年总统大选前夕,伯恩斯还故意放松了货币政策。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种行为确实是受到了政治势力的影响,但是他与尼克松的竞选团队一直关系密切。这件事始终被视为美联储发展历史上的小污点。同样的,威廉·米勒也不胜任。在他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8个月里,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两位数。

为什么这么多经济学家都赞成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直以来美联储都遭遇了哪些政治压力?眼下伯南克会受到哪些压力?他的个人前途会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央银行的政治经济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