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伯南克的美联储》 跋(1)

伯南克的美联储 作者:(美)伊森·哈里斯


伯南克: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世界

太平洋研究院院长、《环球财经》总编辑 向松祚

2008年12月17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下调至0~区间,标志着美联储正式启动“零利率”货币政策。史无前例的“零利率”货币政策,不仅是美联储近百年货币政策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而且是全球货币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将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将对全球金融货币体系和总体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亦将对中国金融货币体系和总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一、“零利率”货币政策:“直升机本”终于起飞

“零利率”货币政策具有几项十分重要的含义:

其一,它宣布正常状态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货币政策只能采取异乎寻常的“极端举措”。众所周知,所谓正常状态的货币政策(譬如调节贴现率、调节存贷款基准利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价格手段进行间接调控,即通过改变货币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引导商业银行的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的决策行为随即相应改变企业和个人的资金融通成本。货币政策决策者希望通过这一间接传导机制,让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朝着期望的方向运行。

自2007年8月6日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基准利率从一路下降,然而美国货币市场信用紧缩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迫使美联储孤注一掷,断然采取“零利率”货币政策,表明间接调控措施已经完全失效。“零利率”政策的本质就是中央银行无限量向货币市场供应钞票,是所谓的“数量刺激手段”,它是信用货币时代中央银行最后的特权(也是最大的、最容易被滥用的特权),希望借此缓解货币信用极端萎缩之状态。

Ben Bernankes Fed跋 伯南克: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世界伯南克的美联储其二,它表明美国金融货币体系已经陷入典型的“流动性陷进”。“流动性陷进”是天才经济学家凯恩斯发明的术语,形象而贴切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流动性陷进是经济体系一个奇怪的困境:无论中央银行怎么降低利率,商业银行就是不愿意增加贷款,既不愿意大量从中央银行和同业拆借资金,也不愿意反过来给企业和个人贷款;相应地,企业和个人之借款需求同样持续萎靡。所有人都全力死守现金不肯松手,整个资金融通活动戛然而止,实体经济活动自然深陷通缩和衰退的深渊。多种数据和现象表明:目前的美国金融体系已经陷入典型的“流动性陷进”。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多次反复降息不说,大量购买债券和其他资产已经使美联储资产从不到10 000亿美元,激增到20 000多亿美元。联储资金像滔天洪水般涌入市场,流动性依然枯竭,岂不怪哉!看看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就知道:2008年6月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存放在美联储的超额储备资金从5 000多亿美元激增到8 000多亿美元。事情已经非常清楚:美国货币金融体系的确早已坠入“流动性陷进”。令人忧虑的是:不仅美国如此,全世界似乎都调到“流动性陷进”这个深坑里面去了。英格兰银行基准利率是1694年该银行成立以来最低水平,继续降息在所难免;欧洲中央银行历来对降息慎之又慎,目前利率水平已经是历史最低点;日本中央银行持续十多年“零利率”或近乎“零利率”,依然没有将日本经济拖出流动性陷进,目前利率水平是,真是降无可降了。当然,全球其他中央银行之基准利率也是一降再降。整个人类经济一起跌入“流动性陷进”,已无可置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