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与世隔绝的核秘密城

污染实录-核:灾难 作者:传奇书系编委会


1945 年波茨坦会议期间,为了对前苏联施加压力、加强美英在会议期间的谈判地位,美国在内华达州的沙漠中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为了对抗美国的原子弹,斯大林立即命令国内的核物理学者加快原子弹的研制速度。1948 年,前苏联在乌拉尔山市车里雅宾斯克附近设立了绝密基地,生产用于制造原子弹的钚。

车里雅宾斯克这座城市隐藏在乌拉尔山脚下,常人很难进入,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便出入。如果不是出于需要,没有人想涉足此地。在这里从事工作的人多数为囚犯(其中包括二战期间抓获的德国俘虏)、科学家、军人等。被隔离的居民禁止与市外通信,也不允许对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地址,连亲属也不例外。这里居民的出入都受到限制,外国人的访问更是完全不可能。整座城市是保密区,它似乎并不存在,地图上也没有标记,就连这座城市的名称也用代号代替。

城内建有核废料处理中心,负责处理从核电站和核动力舰船上卸载下来的核废料。在该地区的湖泊和人工水库的沿岸,有着5 架原子炉和再处理工厂等多处设施。这一核联合企业以及奥泽尔斯克市附近区域,从始建之初四周就环绕着铁丝网和防护墙,属高度机密,成为与外界完全隔离的核秘密城市。前苏联解体后,大部分被封锁的城市都已解密,并取了新的名字,但车里雅宾斯克的核基地仍然是封闭行政地区,其暗号名为“车里雅宾斯克65 号”。

车里雅宾斯克65 号位于莫斯科以东900 英里,这座看似平凡的小城却和邻近的城市有着天壤之别。这里曾经发生过极其严重的事故。通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公路穿城而过,小城的名字取自所属地区的邮政编码,普通地图没有标注。这座城市是在战争接近尾声时建造的,前苏联人让在押的德国政治犯进行了设计,粉白搭配的柔和色调以及高雅的音乐厅把城市渲染得极富文化气息。当然这些都被铁丝网和高墙重重包围着,在地图上了无痕迹。

出于冷战的需要,作为前苏联的核反应堆基地,车里雅宾斯克65 号专为核武器的生产提供钚。这项工程包括用所有相关材料制造出核反应堆以及开发新技术。为了完成这个特殊使命,大批专家和工程人员进驻车里雅宾斯克65 号,车里雅宾斯克65 号成了他们的新家。在那里工作的科学家要断绝同外界的交往,杜绝一切学术活动。他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制取钚的工作之中。

前苏联核武器之父伊格尔·库沙托夫来到乌拉尔山脚下的这片土地,他说:“这儿真美,既舒适,保密性又好。城市就建在这儿,躲在乌拉尔山脚下茂密的松林里,谁会发现这儿呢?”果然,很长时间里西方世界竟浑然不知。

西方国家试图找出这个地方。1960 年,美国的U2 侦察机被前苏联击落,事情的进展受挫。飞行员加里·帕沃斯中校受审,事态变得更加复杂。双方都未透露,帕沃斯此行的目标就是车里雅宾斯克65 号——这个前苏联的核基地。其实,莫斯科对外界的说法是,这儿根本没有这样一座城市。

波茨坦会议

1 9 4 5年7月1 7日~8月2日,德国投降后,为了解决处置德国和战后欧洲的一系列问题,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等。后来,由于丘吉尔半途回国参加大选落选,就由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及新外长贝文参加了最后几天的会议。这是战争期间三国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

会议期间的重点是德国问题,讨论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规定解除德国全部武装,摧毁一切军事工业和纳粹组织,惩办战犯,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上消灭过分集中现象,实现分散化等。此外,还讨论了波兰问题、奥地利问题、缔结和约接纳联合国会员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波茨坦会议对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具有重要意义,但会议也表明英美同苏联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而日益激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