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赧王债台高筑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公债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公债产生于古代,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公债与西方公债一样,古代就有了萌芽,但古代公债不完全具备现代意义公债的特征,现代意义的公债应该从近代起始。

中国的公债最早出现于何时?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周朝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姬延准备发兵攻打秦国,而没有军费,于是向国中有钱富户借贷,作为军资,并立下契约,约定班师还朝之日,将所得战利品,结算利息一并偿还。

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但诸侯谁也不买他的账,其实纯粹是个傀儡,还不如一个最小的诸侯,真正受他管辖的土地不过几十个县,而且这几十个县还由东周公和西周公二人分管着,周赧王没有一点实权。七雄中尤以秦国势力最大,野心也最大。秦国不断发动兼并战争,对天子之位虎视眈眈。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国出兵伐赵,并直逼周天子居住的洛阳。消息传来,周赧王又急又怕,不知所措。这时楚王派使臣来面见周天子,并向他献计,大敌当前,东方各国都不是强秦的对手,各国要生存,只有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共同出兵伐秦。周天子召集大臣们一商量,众大臣一致赞成。于是周赧王以天子的名义诏令六国共同出兵讨伐秦国。同时,周赧王还让西周公拼凑了一支六千人的部队,准备和六国的部队一起去讨伐秦国。

但周王朝已今非昔比,天子统治的地方只剩下洛阳周围这一小片区域,地小人少,兵源更少,国库里早已空空如也,怎么筹措军需呢?后来,赧王采纳大臣的意见,先向国内的商人、地主借了一笔钱,立了字据,说取胜回来,连本带利一并归还。

借到钱后,周赧王便派西周公率军出发到了伊阙,在那儿驻扎下来,等候各诸侯国的人马。可是,等了三个多月,只有楚、燕二国派来了军队,其他诸侯国有的没有出兵力量,有的不愿出兵,联合讨伐秦国的计划便成了泡影。仗虽没打,但周赧王借的钱却全部花完了。

西周公带着军队撤了回去。那些债权人拿着债券,天天到宫门外向周赧王要债。周赧王没钱还债,跑又没处跑,弄得周赧王六神无主,只好在城内筑起一座高台,躲到上边,眼不见为净。后人称此台为“避债台”,后来才有了“债台高筑”的成语,形容欠债极多。司马迁《史记》记载:“名负责(即债)于民,无以得归,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名其台曰逃责台。”周朝到了此时早已衰落,徒有天子之名,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只能借债。这是目前发现有资料记载最早的公债。

此后,东汉时,汉顺帝与异族作战,财政困难,“诏假民有赀者户钱一千”。公元782年唐德宗李适也有借债的情形。北宋神宗在熙宁四年“诏定宣抚司以军兴贷河东民钱,转运司速偿之”,以后宋高宗、孝宗、理宗都有借债的事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