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飞乐”股票(1)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1984年11月18日的上海《新民晚报》第一版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上海飞乐音响公司18日开业接受个人和集体认购股票发行1万股,每股50元。

时隔25年,2009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600651)承继上扬态势,开盘价8.70元,盘中一度冲高至9.18元,最终收盘为9.06元,上涨3.54%。自11月2日以来,飞乐音响从6.08元到18日的9.06元,短短13个交易日内上涨了49%。

1984年的深秋,新中国第一支股票发行。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开业接受个人和集体认购股票发行1万股,每股50元。

这支被股民们称为“小飞乐”的飞乐股票见证了新中国的多个第一:它是新中国第一支名副其实的股票,第一张被外国人拥有的股票,上海第一批柜台交易的股票,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批上市流通的股票。

1984年的时候“股市”对于中国人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这一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就读的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了思想风暴的讨论,在那一次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证券市场。

就在这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叫飞乐音响的公司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上市公司。

1984年上半年的一天,上海电声总厂厂长秦其斌参加了上海市长宁区的一次工商联会议。会议上,他听到一些工商业的前辈聊起旧上海很多企业用股票集资的事情。秦其斌后来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股票这个东西,当时理解就是一种集资的凭证。”那个时候秦其斌刚刚被任命为厂长,正在为解决职工子弟的就业问题一筹莫展。不过,“就是偶然中得到的这点股票知识,让我想到了通过发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