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用卡中国诞生记(3)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延伸阅读

中国银行百年

中国银行有近百年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在中国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对于外资银行而言,中行有着令人羡慕的“中国概念”,相对于中资银行,中行又有着规模最大的海外业务。

从清政府王朝的国库银行到成为一个国际化金融企业,中国银行的百年,是风雨的百年,历史的每一页都承载着年轮的痕迹。

1912年,中国银行由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7年间,中国银行先后是当时的国家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

然而追溯历史的遗迹,中国银行是在大清银行的基础上筹建的,而大清银行的前身则是清朝的户部银行。

户部银行成立于1905年8月,总行设在北京西交民巷,行址虽然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但是仿照西洋银行而设。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行长为贾继英,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官办银行——大清银行的行长。

在满清王朝即将覆灭之时,筹建新的国家银行——中国银行提上了革命军的议事日程。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政府总统,临时政府决定在大清银行的基础上筹建一家新的银行。

1912年2月5日,经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新任财政总长陈锦涛批准,中国银行宣告成立,并开始营业。在随后军阀混战的岁月里,中国银行行长之位几度易主,每次权力的交替都印刻着时局变革的烙印。

北洋政府时期,为了补贴无底洞似的军费开支,往往发行各种名目的公债基金以筹措资金。政府发行的有价公债卖出时一律是折价出售,各家银行常依靠代理发行公债基金以牟利。北洋统治末期,因政府变动频繁,公债信誉大跌,资金极难筹措,外资银行挥舞着金元大棒,虎视眈眈要以金钱换取大量的在华利益,幸而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张嘉 先生挺身而出,大力整顿政府公债。每当总税务司拨转的公债基金户不敷周转时,中国银行便垫款接济,从1921年到北洋政府垮台,除1922年、1927年曾暂缓还本外,一般都能如期偿付。中国公债信用建立应归功于张嘉 。

在20年代,蒋介石政府时期,中国银行一度落入四大家族。从宋子文到孔祥熙,当时上海工商界陷入困境,但是在四大家族手中的中国银行并无作出任何拯市措施。一直到1949年,蒋介石政府垮台后,四大家族在中国银行中的势力方土崩瓦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