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格林斯潘——三连任美联储主席(3)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格林斯潘没有一点架子,说话和气,天性安静,表情腼腆,文质彬彬,喜欢思考,而且常常咧嘴而笑。他有时脸上又挂着严肃、深沉的表情,看上去完全是一副老学究的样子,不熟悉的人还以为他拘谨得近乎羞涩,像是刚从20世纪50年代校园里走出来的教授。一位美国众议员曾把格林斯潘形容为“伪装成纯洁的经济学修道士,但实际上崇拜华尔街”的家伙。不过,真实的格林斯潘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深入一点与他交往,就会发现他一点也不乏味沉闷。他展示给公众的那张郁郁寡欢的脸,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副社会面具。

格林斯潘讲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而且声调没有一点抑扬顿挫,似乎从来没有表现出什么感情色彩。他那忧国忧民的语调和过分抽象而精确的言语,连他的同行都觉得莫测高深。他素来不喜走动,低调平稳,他很少正面回答问题,从来不搞记者招待会。自从格林斯潘1987年接替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金融家、投资人以及政治家们就一直在试图解读他的头脑。

格林斯潘一派学者风度,处事冷静,精明的头脑夹杂着对自己智慧的自知之明。他处世冷静而又有控制力。他把世界看做数据的一部分,把他所需要的筛选出来,不需要的抛掉。

格林斯潘有他独特的生活方式。据说,他的智商在早上6点比下午6点要高出两倍。他每天早晨5点30分起床工作,在浴盆里要浸泡两个小时。他有背部疼痛病,25年前医生告诉他这种治疗方法,一直坚持着。

在浴盆里浸泡的这两个小时,也是格林斯潘的最佳工作时间:他仔细批阅文件和报告,阅读各种数据图表,然后常常带着那些湿淋淋的讲稿去上班。他属于那种在澡盆中办公的人。

格林斯潘具有政治家的才干和学者的视野。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评论说,格林斯潘“身上有学者的一面,我们商业界里的很多人,都被金融市场上的风云消耗尽了,他却能有历史的视野”。

痴迷数字,高人一筹

格林斯潘何以能有如此权威?是美联储主席这个职务所赋予他的,而并不完全在于他本人的本事。这个宝座不论谁坐上去了,都能够呼风唤雨,成为股民、投资者的“上帝”。可是,如何解释他能够稳坐在这个宝座上至少长达4届之久?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连任,说明格林斯潘必定不是个等闲之辈,他有他的几套高招、绝招。其中之一就是依靠对数据的痴迷而严谨分析得出的结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