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索罗斯——巨鳄的双面人生(2)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量子基金

索罗斯自己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1973年。刚开始运作时只有三个人。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是自己的公司,索罗斯很投入,努力抓住每一个赚钱的机会。

除了正常的低价购买、高价卖出的投资招数以外,他还特别善于卖空。其中的经典案例就是索罗斯与雅芳化妆品公司的交易。为了达到卖空的目的,索罗斯以市价每股120美元借了雅芳化妆品公司1万股股份,一段时间后,该股票开始狂跌。两年以后,索罗斯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买回了雅芳化妆品公司的1万股股份。从这笔交易中,索罗斯以每股100美元的利润为基金赚了100万美元,几乎是5倍于投入的赢利。

1979年,索罗斯决定将自己的公司更名为量子基金,来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因为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总是在波动。在不确定状态上下注,才能赚钱。索罗斯基金呈量子般地增长,到1980年12月31日为止,索罗斯基金增长3365%。与标准普尔综合指数相比,后者同期仅增长47%。此时,索罗斯个人也已跻身到亿万富翁的行列。

大战成名

索罗斯犹如华尔街上的一头金钱豹,行动极其敏捷,善于捕捉投资良机。一旦时机成熟,他将有备而战,反应神速。1992年,索罗斯抓住时机,成功地狙击英镑。这一石破天惊之举,使得惯于隐于幕后的他突然聚焦于世界公众面前,成为世界闻名的投资大师。

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1/3。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他个人也因净赚6.5亿美元而荣登《金融世界》杂志的华尔街收入排名表的榜首。

在重创英镑之后,不到5年的时间,他又领头开始了一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早在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坦就曾预言:在东南亚诸国,各国货币正经受着四面八方的冲击,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尤其是泰国,危险的因素更多,更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发生金融动荡。但戈尔茨坦的预言并未引起东南亚各国的重视,反而引起反感。东南亚各国仍陶醉于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奇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