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鲁道夫·米内曼——长线钓小鱼(1)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对每个人来说,和金钱打交道都会使神经异常敏感。因此,所有的金融从业人员都养成了严谨认真、守口如瓶和精打细算的习惯,并随时都记录存档。这些习惯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费时费力,生活得不够洒脱,甚至有些吹毛求疵。在战后德国的金融界,那些没有上述性格的人是不会被接受的,根本没有机会跻身到顶尖金融家的行列。

鲁道夫·米内曼的行为举止与那些保守的银行家们截然不同,他却也自称为金融家。平时,他总是开着一辆最新款的美国产大轿车招摇过市,在慕尼黑和马尔贝拉都买了别墅。他和妻子经常出没于慕尼黑和其他大都会的上层社会。这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从来都不循规蹈矩,他很会享受人生,因为他已经奋斗了足够的时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位传奇人士生于1908年,18岁那年他就在商界一鸣惊人。他的父亲曾是德国北部一家服装连锁店的老板,他的企业却在儿子成年之前就破产倒闭了。米内曼不得不收拾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借了一笔钱在汉诺威地区的阿尔弗雷德开了一家新店。两年之后,这家店也被他转卖了。此后,他揣着125马克来到了慕尼黑,在那里开了一家金融代理公司。他的想法是,自己没钱,就替人理财。

就这样白手起家的他,生意越做越大。1938年,他成了百万富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业务被迫终止,他本人在麦斯施密特集团的财务部担任全权委托人。战后,他重操旧业,进入金融界。

在德国金融界,他没有获得同行的认可。汉斯—约瑟夫·阿布斯,德意志银行总裁,德国政府的幕后总管,曾经发出话来警告大家:“不能和米内曼做生意。”尽管如此,德国许多大企业还是纷纷与米内曼合作。他们争相讨好米内曼,因为他的手里掌握着企业重建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资金!米内曼成功地为像戴姆勒奔驰和曼内斯曼这样的大企业搞到了上百万的贷款,在经济报道中被誉为“金融奇才”,“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模式,消除了一切障碍”。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作为金融代理人的米内曼就发明了一套理财投资的模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短线做长”。他通过发售短期债券或者从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社会养老基金和其他基金等)筹借短期低息贷款,然后再以长期高息贷款的形式借给企业。半年之后,他又从其他地方筹集资金,偿还短期贷款,或是延长短期贷款的还款期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