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库特·欧西奈——红牌罚出的经理人(3)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拥有如此雄厚的资金,欧西奈在基金市场上可谓无往不胜。与此同时,欧西奈还兼任其他几家基金公司的投资顾问。因此,他在新市场上可以为所欲为地操纵股票,将任意一只股票追捧上天或是打入地狱。事后,有证据显示,欧西奈曾经一度控制了新市场明星股EM.TV1/3的流通股,进行疯狂炒作。此外,对于那些谋求上市的新公司,欧西奈都给予了特别关注。通常,他都是借助自己的关系,帮助企业上市,同时,在股票承销过程中,他的基金大量介入,然后一举抬高股价,从中获得巨额利润。欧西奈的这一做法屡试不爽,为公司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一时间,他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个人的范畴,甚至左右着其他基金经理人的决策。甚至他偶尔在电视上露面或是突然造访某家企业的董事会都会在资本市场上引起骚动——相关企业的股价随之飞涨或是暴跌。然而,欧西奈还是没能从上次SMH银行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很显然,名利双收之后的他再一次陷入心理上的幻控状态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新市场行情一路上涨时,他的投资组合当然也战绩卓著。然而,到了2000年3月,新市场板块遭遇重创,他的辉煌也就不复存在了。随着股指大幅下挫,他的风险投资策略也宣告失败,投入到新市场的每分钱都有可能血本无归。还是那样,由于基金持有的现金量匮乏,在股指下挫客户纷纷挤兑之时,他不得不割肉抛售股票,来满足客户的兑现要求。可是,昔日的明星股此时都成了垃圾股,几乎根本无法脱手。

随着新市场的惨败,尤利斯·拜尔银行德国分行基金业务部的市值也一路狂跌。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间,欧西奈为公司实现了628%的市值增长。然而,仅仅又过了12个月,公司市值迅速缩水了将近2/3。2001年4月,瑞士总行作出最终决定,将欧西奈炒了鱿鱼。就像业内其他下台的经理人一样,官方给予他的评价是“不正当的业务运作造成战略决策错误”。在被公司解职之后,他无疑成了最大的一只替罪羊,市场上对他的批驳也毫不留情:这一天,市场行情空前疲软,那些曾经走强的股票,即他的基金持有的股票,面临更大的抛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