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贫困人生,草根起家

黄光裕的战争 作者:彭征


无论是风光无限的中国首富,还是黯然失色的问题企业家,黄光裕的一切,都是从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小山村开始的。同样,在零售业内举足轻重的国美电器,也是从北京的一个小门脸起家的。黄光裕的财富之路,在开始阶段就充满了艰辛,日益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战争一开始就伴随着他,他一路摸爬滚打过来。黄光裕的性格争强好胜,精明,鬼点子多,草根出身的他在与贫穷抗争的过程中屡屡获胜,也正因为他传奇般的经历,使他曾经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不过,现在回溯起来,他的奋斗也具有“阴暗”的一面,那就是很多人质疑的原罪问题――比如,走私。

少年时期的黄光裕,既不是神童,也没有经受过良好的教育,更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成年后的他却创造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商业奇迹。如果要追溯造就这样一位商业怪才成才的外部环境,那也许就是他饱含艰辛的童年生活,在与命运的抗争过程中,给了他太多的锤炼。

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或许是应了那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黄光裕,并没有享受到多少童年的欢笑。贫寒的家境使他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在同龄人还在读书受教育的时候,就过早地给自己的童年学习生涯画上了句号……

广东省汕头市铜盂镇凤壶村,一个在广东省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地名。这是一个既不靠山、也不靠海的丘陵地带小村庄,以农业为主,全村只有三百多人口。全村的可耕地很少,摊到每家每户,只有两三亩,而且多数产量不高。对于靠种田为生的农民来说,赶上这样的一个村子,能生存下去就很不容易了,要想致富,简直难如登天。

1969年6月15日,农历的五月,在凤壶村里也算得上是最穷的一户人家,一个孩子诞生了。他是黄家的第二个儿子,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哥哥叫作黄俊钦。父母按照起名字顺序,给他起名为黄俊烈――这便是黄光裕的本名。以后国美在香港注册的时候,他才改成现在的名字,而在国内的身份证件上,所用的名字仍然是原名黄俊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黄俊烈的哭声,并没有给这家人带来多少喜悦。父亲仍旧继续种田,以维持一家的生计。母亲拖着产后疲惫的身躯,收拾家务,洗衣做饭。在大家都为生存而奔忙的岁月里,一个农家孩子的降生,除了添了人口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更不可能获得“掌上明珠”式的待遇。全家人,不,全凤壶村的乡亲们,可能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孩子,日后会在中国的商海中纵横驰骋,把商界搅得天翻地覆。

黄光裕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生活压力,从小他就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别的孩子能做的事,他一定也要学会做。

八岁的时候,黄光裕就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了。有一天,他非缠着妈妈看着他做饭。

看到小黄光裕这么懂事,妈妈也不好多说什么了,于是就站在小黄光裕身边,指导着他。

一会儿,小黄光裕还真把饭做熟了。可是就在他迫不及待用手去掀锅盖的时候,锅里的热气“腾”的一下冒了出来,“咣当”,锅盖掉在了地上。他的手被烫红了,但强忍着就是不哭出来。看着孩子这么倔强,妈妈也不再说什么了。

就这样,小黄光裕学会了做饭,只是每次做熟饭时,都要去求邻居帮忙,说:“姑姑你去帮我把饭锅端下来吧。”看他这么小就这样懂事,邻居们也乐意帮他一把。

一家人吃过饭,哥哥俊钦要跟着妈妈去喂猪,小黄光裕则要收拾餐具、刷锅洗碗。妈妈如果想帮他,他会说:“妈,你累了,坐着休息吧,我去收拾就行了。”

后来,两个妹妹相继长大,黄光裕兄弟,又负责照顾妹妹。两个妹妹也是很早就知道爸妈的不易,所以稍稍懂事,也和哥哥们一样,任劳任怨,为家里忙活。

在农村基本上没什么可玩的,黄光裕每天除了上学读书就是帮家里干活。他从来不会找母亲要钱给自己买东西。每到春节,母亲都要给孩子们压岁钱,可是几个孩子从来都没有花掉,等年过完了,压完岁了,几个孩子又都把钱还给母亲。

妹妹黄秀虹回忆起那个时候的两个哥哥的很多事情,仍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在她看来,两个哥哥都很有智慧,但是表现的方式却不一样。大哥黄俊钦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文静的人,不爱惹事。而黄光裕则比较淘气、鬼点子多,是当地的“孩子王”,一帮孩子出去玩经常是他带头。她大哥一般不会主动去惹是生非,但是如果别人欺负到自家人头上来,他就会跟人家去拼命。

记得在黄秀虹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黄光裕带着黄秀虹出去玩,在村口的沙土堆上,一群男孩子正在玩耍,黄光裕也凑了过去。男孩子们玩游戏,肯定都是有输有赢的,有一个男孩总是输,有些恼羞成怒。他看到了黄秀虹,就迁怒于她,说:“就是因为有你这个臭丫头在这里,害得我特别晦气!”黄秀虹一听,觉得特别委屈。黄光裕也不干了,大声要求那个孩子向妹妹道歉。对方自然不肯轻易认错,还出言不逊,于是黄光裕火了,两人厮打在一起。那个孩子不是对手,跑回家里,黄光裕就一直追到他家,才算罢休。

小时候的黄光裕,就有这样一种倔强的性格。他爱护家人,为了维护家人,他敢于面对各种挑战。黄家兄妹之间的感情,也一直非常好。后来黄光裕和哥哥到北京做生意以后,他还想着在农村的两个妹妹,想将她们接到北京上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