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美董事会重申贝恩的重要作用(2)

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嬗变之痛:国美劫 作者:郎朗


2008年11月24日,在国美电器前董事局主席黄光裕被北京警方带走一周后,该公司正式停牌。当天时任国美电器总裁的陈晓前往香港与花旗、高盛、摩根大通、大摩等机构和外资股东进行了紧急沟通。当时摆在国美管理层面前的,只有一条“自救”的道路。

那次接触只是初步稳住几家核心的外资股东。因为这些股东意识到,自己已被“绑到了同一艘船”上,只能同舟共济。

对于2007年5月14日向国美电器发行46亿元人民币的可转股债的十几家外资机构来说,国美电器停牌前已经暴跌到港元的股价,与当初约定的港元(2008年5月在拆细股份后调整为港元)的换股价相差甚远。

国美电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管曾向笔者表示,“我们去年11月开始通过高盛与这些机构投资者沟通。但是沟通的结果并不乐观,其中大多数机构选择将在2010年5月18日前提前赎回这笔资金。”

按照2007年5月15日国美电器发布的公告内容,如果债权人选择在2010年5月提前赎回,这意味着如果全部赎回,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国美电器2010年5月前必须准备好至少46亿元的现金。

然而2008年1月23日至2月4日连续10次的回购,让国美电器已经花费了亿港元的现金。

在此之前国美电器又通过兴业银行委托贷款的方式,向代其收购大中电器的北京战圣投资有限公司支付了36亿元。4个月后,国美电器又为竞拍三联商社20%左右的股权支付了亿元,再加上2008年新开了120多家门店付出的资金,其资金状况到2008年底已经不容乐观。

国美电器2009年年报显示,到2008年12月底,国美电器手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亿港元,比2007年末下降了5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国美电器2008年的这几项投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损失惨重。

公开资料显示,国美电器2008年初的10次回购的价格在港元至港元之间,到去年11月停牌时其股价则只有港元(相当于拆细前的港元),这就产生了近18亿港元的投资损失。此外,三联商社的投资损失也达到了亿港元。

有国美电器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国美电器收购大中也是笔亏本的买卖。38亿元的价格如果放到2008年底可能要缩水一半以上,而且因为审批和政策因素,大中电器的资产至今未能注入上市公司。”

如此看来,国美电器2008年的频繁出招,让其在黄光裕事件发生后陷入被动。截至2008年末,其应付票据及银行借贷已达亿元,而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更是高达129亿元。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分析:“这些常规的银行借贷和应付票据还可以通过现金流的恢复来逐步恢复正常。但是对于2010年5月将要赎回的可转股债,国美电器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售股或增发将成为国美电器唯一的选择。”

有消息人士透露:“其实在黄光裕事件发生前,陈晓等国美电器管理层已经意识到可转股债的危险。因为2007、2008年两年国美电器因为可转股债的衍生工具导致的公允价值损失就接近7亿港元。当时他们考虑到分批提前赎回,但黄光裕事件的突然发生让国美必须考虑全额提前赎回。”

陈晓2008年12月开始启动与包括嘉诚亚洲、高盛在内的多家中介机构接触来进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谈判。但在他2009年1月正式出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后,这次引资谈判才得以大规模展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