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评:可怜的理性投资者:你可以随他一起上..

巴菲特的护城河 作者:(美)帕特·多尔西


可怜的理性投资者:你可以随他一起上船遨游投资海洋!

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研究部主管 杨青丽

《巴菲特的护城河》再次让我这个以理性分析立业的卖方分析师感到了不再孤独,投资者可知道,身处投资海洋,身处投资意见纷呈的舆论战之中,个人的想法是多少微不足道,“异见”有时尤如只身处于空旷无际的冰川,在众多质疑目光当中,深具从众动物本性的我们,有谁能开心而笑?但是揭开事物本质的职业要求,又必须让我们离开众人,甚至与他们对立!我们确实在不断重复着离开群众再回归群众的惊心游戏。

追求理性投资的人,难道不是很可怜的吗?他们总是少数(要是多数的话,可能股票市场就不存在了,可能经济波动也没有了),总是缺乏身处众人之中的温暖感,反而感受到很多凉意。相比而言,从众者、追逐资金掌控者、拥有内幕信息者倒显得轻松愉快一些,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应该就是对的,既然掌握资金权力的人这么认为,那应该也是对的,并且因此也能轻松获得丰厚回报,加上一路上不乏友人陪伴,多么惬意!为什么还有人离开喧闹执意要理性投资呢?虽然这实在是一个很累很费力费时的投资方式,虽然孤独是“可耻”的,但谁让我们偏偏对此有浓厚兴趣,乐意穷思苦想呢!

既然如此,就让这些可怜的漂浮在投资汪洋大海中的少数理性投资者,投奔在一起,让我们跳上理性之船,相互切磋,共同获取遨游投资海洋的独特乐趣!现在就有这么一条理性投资之船  《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它看来已颇经风雨,有足够历练,能让这些可怜的理性投资者从此不再孤独!

《巴菲特的护城河》上说,企业价值等于它在未来所创造的全部现金,而抬眼看看国内外市场,普遍是拿当前的PE、PB作为股票价值标准,投资者应该知道,那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PE、PB对投资者来说最容易理解,而未来创造的现金就令人费解了,未来有谁知道?可这就是企业价值的秘密。我们也是据此方法,在2003年指出中国银行业可以享有较高定价,2006年3月指出招商银行应该优质优价,拉开与其他银行的定价差距,在2006年底指出银行股在2007年仍然可以挑战乐观极限,2008年10月指出银行股底部已到,等等。正是牢牢把握了未来现金流折现这一股票价值原理,而不是简单的PE、PB国内外横向比较,也不是简化模型的简单推理,我们才能在市场恐慌时保持冷静。所以,读到“企业价值等于它在未来所创造的全部现金”,我感到格外开心,理性投资并不孤独!

《巴菲特的护城河》上说“一个能长期实现现金盈利增长的企业,要比那些只能实现短期现金盈利增长的企业更有投资价值”。太好了!正好让狂热于短期净利润增长率的投资者们惊醒。我们刚刚从短期高增长的高地落下来,投资者都深知此理了吧。工商银行IPO之时,我们提出的一个卖点是,长期稳定增长依然享有高估值,虽然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银行,已经不可能在短期业绩增长上超过规模小的银行(但这似乎是当时上市时的一个很大弱点)。

《巴菲特的护城河》上否定了“管理团队的质量要比业务质量更重要”的普遍认识!是的,对一个宠大的企业来说,管理团队是否一流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经常有投资者担忧管理团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企业内部也并不认可管理团队,是否这个企业就不行了呢?也有投资者及企业内部高度敬佩管理团队,那么这个企业是否就很快好了呢?非也!决定大型企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各因素并不都总是处于理想状态,可能普遍是亚健康,偶有较理想的企业,已经是优秀级了!如果都是亚健康状态,只要某因素强一些,如凭关系拿到某项业务,或较早开展某项业务,可能该企业就会表现更好。这也许是人类目前管理宠大企业的能力局限所致。

《巴菲特的护城河》上说:“虽然拥有专利权是一件美妙的事,但专利律师决不是省油灯。法律上的挑战是专利护城河最大的威胁。”“管制可以限制竞争--如果政府愿意出面保护你,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最坚固的法定许可构筑起来的护城河,源于一大批看似不起眼的法规,而不是一项朝不保夕、说变就变的重大法规。”这二句提醒投资者商战之险恶:没有永保胜利的法宝,看似安全的业务领域随时有被侵略的可能。可是,投资者经常要向分析师确认:这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会长期保持下去吧?理论上说当然也有危险,但若说明这种可能性,投资者立刻就感觉不踏实不愿意投资了。所以,研究与投资毕竟不同,研究要怀疑一切可能性,是或许的各种推测及其概率估计,而投资要确认某些可能性,是一定要作出选择的单一方案实践。研究与投资既对立又密不可分,要求研究像投资一样去思考可能会导致考虑不全面,错判关键问题,要求投资像研究一样去决策可能会导致什么也不决策,二者应该有一个分工,但无奈资金势力太大迫使手无寸金的研究屈服,研究不得不承担投资角色及其风险,使全世界的卖方研究报告不得不都标上买卖投资建议,同时报告中不得不淡化或忽略不支持投资建议的可能性。对不太懂行的投资者来说,这种报告有一定的“欺骗”性质。

《巴菲特的护城河》上说:“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以前大家往往批评中国文化时就有这么一句。只要是某领域的领先者,就应该有较高价值。但看一看香港市场上的业务在其领域领先的某些中小盘内地股,估值被打得极低,理由似乎是规模小,没有主流机构愿意买,甚至被认为是高风险。可见股票市场上谬见不少,也许没有哪个股票市场是完全具有理性美的,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存在,不过,这不是也给理性投资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巨大空间么!

《巴菲特的护城河》上还有很多说法,读来感觉那应该是研究者多年一步步走来不断思考的心血和结晶!虽然关于企业价值的要素似乎明确,似乎又不明确,并不能给急于买股赚钱的投资者以立刻的指引,但这本书揭示了企业价值的内核,相信以理性分析为嗜好的投资者会反复揣摩、领会,希望理性投资者借此找到精神家园,任投资海洋波涛诡异,依然优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