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菲特计划 (二)(5)

巴菲特计划 作者:(美)拉尔夫·纳德


信函像雪片般飞入NBC(全国广播公司),纷纷要求恢复菲尔的访谈节目。不久,菲尔的朋友们也活跃起来,纷纷致电菲尔表示支持。其中最有钱的两位,希望与菲尔在曼哈顿见个面,“想看看我们怎样才能使这次活动在全国展开。”显然,菲尔用朴实的语言触及了大家敏感的神经。许多人都纷纷表示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小野洋子从毛伊岛回家便直奔自己的工作室。她被自己在沃伦聚会上的所见所闻深深地感染了,尤其是在晚宴上与伯纳德的那番热情洋溢的谈话——对子孙后代应尽的普遍的人类义务——更是深深地触动了她,“亲爱的伯,洋子老人坚信,未来是可以改造得很美的。虽然很多人都还看不到这一点,但是艺术可以纠正他们的做法,直接将他们唤醒,使他们的思想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用她喜欢的话来说,这就叫“让思想翻个筋斗”。真奇怪,人民怎么能如此容忍野蛮、欺骗、不公平等一大堆不道德的行为而不起来行动呢!也许他们已经感到厌倦了,也许已被纷繁复杂的世界问题和自己的权力缺失感给联手打败了。但是,他们的确很关心子孙后代的未来呀!在这个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世界,在这个他们无能为力、无法控制的世界,除了挣扎着获得一点点经济安全感之外,他们别无选择!在这样一个世界,他们只能心急如焚地毫无信心地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子孙后代的未来!艺术是可以战胜这一切问题的!艺术可以促使他们起来行动!

怎样使毛伊岛使命具体化呢?一小时接一小时地过去了,在寂静和孤独中,洋子苦苦地思索着,寻找着“道”,寻找着可以体现这一使命的形象。终于,一个想法浮现脑海,出现在她激烈斗争的思想中:“第七代的眼睛”!她赶紧把这种想法画下来。就这样,紧密相连的七代人。这个符号通过人体最富表现力的器官——心灵的窗户——充分地表现着现在与未来的关联。

洋子端坐在画板前,伸了伸懒腰。奇怪,她怎么一下子就看到它了呢?好像这众所周知的灯泡直接掉在她头上,让她茅塞顿开、灵感突现似的。她对这个陈腐的想法感到好笑,甚至来到电脑前开始打印关于灯泡的信时还在暗自发笑。啊,艺术,你太伟大了!

接下来的几天,洋子动员了所有的朋友和关系网络,帮她寄发了一百万封像飞鹰杰克收到的那种信件,还有近两千万份电子邮件。她亲自去找大型节能灯泡制造厂,并很快做成了一笔交易:以每只美元的批发价买进了一批节能灯。通常的批发价至少是每只美元,这样灯泡的价格便降低了很多。每只灯泡都附上一封信,给被浪费的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算了笔账:通用电器几乎垄断到整个70年代,一直在出售那种很快被烧掉因此要经常替换的白炽灯泡,使得大量的能源被浪费掉了。

伯纳德回到德克萨斯的家时也认真思考了与洋子的谈话。父亲曾告诉他:社会如果照顾好了孩子也就照顾好了自己。从那以后,伯纳德就一直有个梦想。爸爸的意思是说,原本抵制变革的人如果认为变革是为了孩子,就可以被说服来支持变革。伯纳德在一些优秀的有线电视频道中打出广告,说自己要成立课后“平等主义俱乐部”,旨在帮助儿童学习公民技能,了解民主价值,如机会均等、体面的生活标准的重要性等。接着,就发表了那番具有挑衅性的讲话,这番话在其后的几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疯狂的指责。伯纳德说,那些大公司都在步入全面破坏的轨道(如破坏民主、破坏环境等等),因此,新一代的美国人必须学会控制、替换或取代企业权力,尤其是如今学校已直接或间接地成了企业宣传的工具。他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他那些关于企业犯罪、滥用职权、欺诈哄骗、背叛群众等丰富的历史知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像他这辈子就是为了这次访谈而准备的。作为一名公司的总裁,他受到了几个著名商业评论员的指责,他们用心险恶地骂他背叛了自己的阶层。不过,奥普拉·温弗瑞则在和芝加哥公立学校的六名七年级学生一起组织活动时把他也放到了自己的节目中。这是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一次互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