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卖或者被卖

NO 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 作者:(加)娜奥米·克莱恩


 

历经将近十年的打造品牌狂热后,酷感狩猎已成为了一种内在矛盾:酷感猎人必须声称唯有专职的猎人才知道个中门路,如此才能让青少年“微观文化”(microcultures)物以稀为贵——要不然,还会有人雇用酷感猎人吗?史泼尼克警告顾客,假如酷的潮流“在你家附近看得到,抑或挤满了附近的卖场,就无需再进行追踪了。为时已晚……你必须自己踩街头,每天冲锋陷阵”。不过,这简直错得离谱。所谓的街头时尚(其中许多打从最初就是由耐克、希尔费格这些品牌专家所培植的),连一秒钟也不浪费,就侵入了浮夸的青少年文化杂志及电台等不断扩张的行业里。如果有件事是现在每个年轻人都知道的,那就是街头时尚及青少年文化是可以无限营销的商品。

除此之外,几年前被漠视的酷之小族群,现已不复存在。结果证明,青少年狩猎者这种普遍又合法的方式,不过是冰山一角:史泼尼克对于趋势营销的展望,就是让各行各业雇用史泼尼克子弟兵团——年轻的“街头推销员”、“网络推销员”以及“街头批发商”,他们会在街上、俱乐部里、网络上做一对一的品牌宣传。“请善用同侪推销的魔法——这招用在风格自由的运动文化上相当奏效,主因即为推销人是朋友……街头推销将成为唯一存留下来的真正‘口耳相传’之道。”总之,一切线索都指出,“街头搜密”(street snitches)这桩日益蓬勃的行业,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而这些人及族群的公认代表很乐意成为耐克、锐步以及李维斯的活动广告。

1998年秋天,一切水到渠成,韩国车商大宇(Daewoo)在200处校园雇用2000名大学生和友人聊汽车经。Anheuser-Busch的账单上也有好几批美国大学兄弟会及姊妹会的成员姓名,好在校园派对及酒吧促销百威(Budweiser)啤酒。未来的展望既吓人又热闹:到处都将是受人赞颂的日记偷窥者及专业窃听员,这即是被企业驱策的谍对谍青少年文化的自我追猎,成员记录下彼此的发型,在自己熟稔的新闻群组(newsgroups)上闲聊自家企业的最新酷产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