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节 贾耽的《海内华夷图》

古地图密码 作者:刘钢


本书第五章曾经谈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的作者唐朝人贾耽。贾耽为中国传统地图学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他不仅著书立说,并且还绘制出多种地图。在他的地图作品之中,《海内华夷图》最为著名。

贾耽的《海内华夷图》篇幅很大,尺寸约为“广三丈,纵三丈三尺”(该图尺寸不小于9米宽,9.9米长)。1有关《海内华夷图》的覆盖范围,史学界说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海内华夷图》是一幅亚洲地图。但为数更多的学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旧唐书》记载说:贾耽自言《海内华夷图》覆盖面极其广阔,凡是车、船所通之处,全部包括在此图之中。2史书还记载,在将《海内华夷图》和《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呈献给皇帝的同时,贾耽还呈献了一份奏表。该奏表说明,贾耽编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的目的是用文字对《海内华夷图》进行补充说明。可以说,《海内华夷图》与《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两者相辅相成、图文并茂。《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记载的七条交通要道延伸的范围很广,最远抵达非洲。基于这一点,可以推论出,《海内华夷图》覆盖范围最远应该延伸至非洲大陆。

《海内华夷图》出世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文人墨客观赏此图后还赋诗颂咏。唐代诗人曹松(约830—903)在题为《观华夷图》的诗中写道:“中华属贵分,远裔占何星。”南唐诗人伍乔(生卒年月不详)的诗中有“始于毫末分诸图,渐见图中列四溟”的词句。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海内华夷图》的地域范围极其广阔,“远裔”、“四溟”(即四海)皆在图中。

贾耽极为推崇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认为“六体则为图之新意”。可惜贾耽没有留下更多的文字进一步解释“制图六体”。贾耽非常赞赏裴秀的地图,他曾评论说:裴秀的地图既涉及域外四海,又画出了华夏九州,其图画得精细,内容也很详尽。贾耽还临摹裴秀的地图,并对其进行补充和更新。《海内华夷图》也应是贾耽参考裴秀地图的结果。诗人曹松在《观华夷图》诗中有一句非常值得品味的词句:“分寸辨诸岳,斗升观四溟。”此句诗生动地描述出《海内华夷图》的两个主要特点:“分寸辨诸岳”是在形容《海内华夷图》通过计里画方之法辨别地域远近;“斗升观四溟”则形象地描绘出北斗星在《海内华夷图》正上方的“准望”构图形式。

贾耽的《海内华夷图》原本早已佚失。然而有幸的是,宋朝时期的一幅《华夷图》保留下《海内华夷图》的一些地域图形和文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