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苦钻营,前行才是我唯一的出路(1)

孔明CEO物语 作者:李南


在我接手刘氏公司之前,刘备哥儿几个基本处于“有门脸没资金”的窘境中,经济状况在经商圈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因此也成了无米之炊的“巧妇”。不过还好,我辅佐刘备董事长时,公司没资金,不要紧,他们个个都是股市高手。我立即动议他们建立股份制,把钱都给我收进来,挣了钱按股东分享提成。可这帮抠门愣是望天,假装没听见。不要紧,刘备当即脸一沉,大家都乖乖地把钱拿出来了。所以说属下暂时刺儿头不要紧,只要老大跟咱一条心,就好开展工作了。

很快,我们就瞅准了投资项目,建立了让业界瞩目的西蜀市场。刘备说:“孔总啊,你真是天才,不仅正确分析形势,而且在预测产业事态之发展方面,也显示了卓越的领导力。”我心说,那是,我们姓诸葛的可不是吃干饭的!没两下子怎能到你这刘氏集团做事?这牛还真不是吹的:后来我将战略竞争的思想性、哲学性思维和掐算功力互为表里,带着刘氏集团,锐意改革,苦心经营,为实现刘备经营跨国公司的目标,可以说是尽忠操劳,忧肠百结,鞠躬尽瘁。

老实说,管理刘氏集团企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刘氏股份集团与曹氏北方投资集团、孙氏南方海运集团都已经不再是单纯经营性质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大企业通过兼营、吞并、扩张,已经形成以地域为依托、以经济为后盾、以掠夺为手段的三大寡头性质的政治势力集团。几乎可以说是垄断了当时的一切贸易。

其中以曹氏集团最为强盛,占据北方广大市场,孙刘两大集团相对较弱,其中刘氏集团只占据四川,地偏路远,交通费用庞大,实力最弱。

面对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竞争力较弱的股份集团,要管理的层面太繁杂,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更为点背的是刘备连病带气over了,大家把我从“二号人物”推到“一号人物”的位置上,可这活儿是好干的么?当时恰逢西蜀集团因与东吴爆发金融大战而大伤元气,又要面对曹氏集团时刻妄图并购的危机,振兴刘氏企业之路异乎寻常的艰辛曲折。怎么办?是安局川中,等曹氏集团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打上门来?还是制定一套务实的商业战略方针,在逆境中求发展?我受刘备“三顾”之情和托孤之重义,怎么也得卖把子死力气。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我的智商,以及对敌人心理的研究,掌控刘氏集团,平稳向前发展,本来不算难事。但少了顺手的搭档,很多工作开展起来,便不那么得心应手。当初我和刘备分工合理:刘备人缘好,相貌忠厚,那么他管做人;我有事缘,长项是运筹帷幄,因而我管做事。可现在呢,做人做事都得我一肩挑。稍有个同志组织纪律性不强,就影响全局!

我很清醒地认识到了刘氏集团的现状。不仅经济落后,而且人才建设也相对滞后。刘备去世后,关张赵马黄五个副董事去没了仨,剩下俩也是老弱病残的离退休人员。幸好刘备在弥留之际有交代,逢事大家意见不统一时,均由我一人说了算,这样,我虽然名义上是总经理,但实际上担当着刘氏集团的经济、行政、外联的全部主导权。连刘备的儿子阿斗都尊我为干爹,叫我一声老大。这样一来,尽管留下的是个烂摊子,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权力在手,天下我有。制定政策高度集中,这就减少了我在实行现代管理当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内部瓶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