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结义,西蜀必将为其付出惨重代价(1)

孔明CEO物语 作者:李南


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可刘备不是这路人。在他这企业,给一个人记功很容易,给一个人记过,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无论如何,一件事情下来,到该总结的时候,如果功过不予记述下来,那么对一个团队的日后发展,是不利的。

我承认《隆中对》是我个人的决策,但到具体实行的时候,就需要大家认识上达到一致,否则,就很容易一个环节出错,而影响大局的前景。想当初我随刘关张进入刘氏公司时,我最担心和忧虑的是,刘备一方面给我权力,一方面又以更高一级的权力,来干扰我履行有限的权力。很多企业之所以搞不上去,其症结,就缘于管理层不董行,还要犯事必躬亲的痼疾。刘备虽是个了不起的明君,但也犯了这样的痼疾,而且犯得还很严重。

事情是这样的。我刚出山时,就得知荆州那边的刘景升大批地块无力操作的消息。我告诉刘备,可乘此机会,从我们内部集资,廉价并购他。刘备若是同意,我的《隆中对》“第一期工程”就很可能提早付诸实施,但刘备却以自己受刘表之恩,对他贷给自己的五百万念念不忘,说什么“不能不仁不义”,我无话可说。后来呢?那五百万也用实物抵了,刘表也死了,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刘琮穷疯了,立即把荆襄九郡的地产市场倒给了曹操。当他们正在谈判之际,我赞同借以吊丧为名,抢先把刘琮手里的房地产弄过来的建议,可刘备还是执意说No。弄得荆州一片大块的地产,落入曹操之手。

刘备过于仁厚,一次次错失良机,干扰了我的《隆中对》决策。因此,应该给他记一大过。

严格说起来刘备干了不少给我拆台的事。比如和东吴集团的陆逊交手就是一次。那就是因为吃了孙权东南地块的苦头,心有不甘,一心想在那里和孙权争个输赢。我怎么也劝不住他,结果把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一点资本全数往东南投资下赌注,要夺回贸易主导权,挤垮孙权的东南市场。结果被陆逊钻了空子,尤其在彝陵的黄金地块盖的一片砖木瓦房,恰逢秋高气爽,被陆逊一把火给点了。刘备回来后哭着对我说:“我要是早听你的话,就不会有这次金融大战的惨重损失了。”所以说,这个事件,大过又得记在刘备的身上。

再看关羽,位高而权重,是人才都有点摆谱,除了刘备,他眼里还有谁?一开始这位就拿张飞赵云当枪使,目的是和我唱反调。他唱红脸,张飞唱黑脸,直到张飞被刘备整了一次,关羽才有所收敛,后来转向和其他人较劲儿。较劲就较劲,别把个人因素与团队利益混在一起呀!可是他哪知道这里的利害关系,先是看到马超被重用,就和马超比资历论排辈儿;后来公司来了退伍军人黄忠,他又嫌人家太老,不愿与他一起搭档。我好气又好笑,无奈,就送一块“绝伦超群”的烫金匾额来安抚他的情绪。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定荆州后,依着刘备的旨意,让关羽一人留守荆州市场,我们再去争取益州市场。结果他在那里和所有的人格格不入,处处要显露自己的霸气。他的眼里,除了刘备和我,根本看不起任何人。关羽的骄傲自大和不协商态度,导致了刚刚有点起色的“东和孙权”战略再次出现瓶颈,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在总结《隆中对》战略中,我不得不给关羽也记一大过。

别看之前张飞没少跟我唱对台,但这个家伙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把他用好了,用适当了,用得他乐意了,那么他所散出的能量同样也是会惊人的。刘备本想派张飞入西南,而我说服了刘备,针对他的特色,我给他派了最适合他干的事。

在川西白酒市场,曹操手下最好的白酒商张郃却被张飞击败,这就是可行性操作的范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