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节:一种奇妙蝴蝶的重生(1)

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方舟子破解科学谜题 作者:方舟子


因此,用电栅栏保护金合欢树的效果适得其反。对哨刺金合欢树来说,被食草动物吃一些叶子,反而是有益于健康的好事,能被吃到有时也很重要。电栅栏容易拆掉,保护物种却不那么容易:长颈鹿、大象等大型食草动物的数量正在急剧地减少。即使没有电栅栏,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哨刺金合欢树不必担心被吃掉叶子。我们可以预测,它们会因此短视地不再犒劳保护它们的举腹蚁,让危害它们的举腹蚁乘虚而入,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绝境。在金合欢树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的消失能够导致出乎意料的灾难性后果。不只是金合欢树,每种生物都生活在某张关系网中。

一种奇妙蝴蝶的重生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采集蝴蝶是一项非常流行的爱好,其中最受追逐的标本之一是一种在中国也出产的灰蝶科蝴蝶,英国人称为大蓝蝶(中文名嘎霾灰蝶)。实际上,这种蝴蝶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蓝。它并不是一种特别美丽的蝴蝶,被特别看重的原因可能是其难得:它数量稀少,而且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野,每次采集相当于一次远征。

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的大蓝蝶被采集制作成了标本。至今还有大约3000个大蓝蝶标本收藏在英国的博物馆里。在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有人呼吁对它进行保护。进入汽车时代以后,到大蓝蝶栖息地采集标本更加方便了,有的地方的大蓝蝶已经绝迹,予以保护变得更为迫切。1930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大蓝蝶保护区,围起栅栏,雇了一名铁匠在那里看守,不让人采集标本,还停止在那里烧荒,并禁止放牧。那里原来生活着一个较大的大蓝蝶种群,但是在受保护九年之后,就一只不剩了。

此后,虽然有更多的大蓝蝶保护区逐渐建立起来,但是大蓝蝶的数量越来越少。上世纪50年代时,英国大约还有数万只大蓝蝶,到1972年时只剩下300多只。1975年,英国通过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首次把大蓝蝶列为法定保护对象,但已无济于事。1979年,英国最后一只大蓝蝶死去。

大蓝蝶在英国灭绝的前夕,牛津大学杰里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等人追踪残存的大蓝蝶的生活史,发现了大蓝蝶灭绝的秘密。早在上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博物学家佛罗霍克(F. W. Frohawk)在研究了大蓝蝶20年之后,发现了它与蚂蚁存在着奇妙的关系。托马斯等人的研究表明,这一关系要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奇妙得多,也重要得多。

大蓝蝶对生活条件的要求极为挑剔,它离不开一种百里香植物和一种红蚁。每年的六、七月间,是英国大蓝蝶飞翔的季节。每只大蓝蝶成虫的寿命只有四五天。在短暂的生命结束之前,雌大蓝蝶必须找到合适的百里香产卵。这些百里香必须是生长在红蚁巢的边上,而且是含苞待放的。它把卵产在百里香的花蕾里。一两周后,幼虫孵化出来,就以百里香的花为食。在吃了大约两周的花宴,蜕了三次皮之后,幼虫掉到了地上,等待路过的红蚁发现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