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节:熊猫的迷离身世(2)

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方舟子破解科学谜题 作者:方舟子


人们现在一提起熊猫,一般指的都是大熊猫。大熊猫在其产地原来的名字叫花熊、竹熊。的确,大熊猫的体形看上去很像熊,而不像猫,只是脸部有点儿像猫,有人认为大猫熊才是准确的叫法,虽然很少有人那么叫了。《辞海》直到上一版仍以“大猫熊”为正名,到1999年版才改成“大熊猫”。有人认为这个叫法是以讹传讹。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熊猫本来叫猫熊,上世纪40年代四川展出大熊猫时,标注的名称就是“猫熊”,按科技界的习惯从左往右写。但当时人们的习惯是从右往左读,于是被读成了“熊猫”,这个错误的名字从此传开了。

这则逸事虽然很有趣,但肯定是编造的。实际上,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1938年出版的旧《辞海》,都已经收了“熊猫”的词条,足以证明“熊猫”一词才是正名。只不过,《中华大字典》指的是小熊猫,旧《辞海》指的是大熊猫。“熊猫”一词很可能一开始指的是小熊猫,小熊猫的大小、形态也的确像猫。以后因为大熊猫被认为是小熊猫的近亲,于是也跟着被叫成熊猫了。

英文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英文的panda最初指的是小熊猫,这个叫法可能源自尼泊尔语。英文也把小熊猫叫做“bearcat”,这显然是中文“熊猫”叫法的由来。而西方人在1869年首次见到大熊猫时,把它叫做“杂色熊”,归为熊科。到了20世纪初,动物学家发现大熊猫和小熊猫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有相同的栖息地,都是少有的以竹子为主食的哺乳动物,而且前肢都有六个指头,多出来的“假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延长变成的,用以握住竹子。因此二者被认为是近亲,大熊猫也跟着改名panda,并加上“大”、“小”以示区别。

小熊猫长得很像浣熊,早在1825年就已被法国著名动物学家居维叶归入浣熊科。既然大熊猫被认为和小熊猫是近亲,它也就被一起归入浣熊科,被当成是一种大浣熊。但是,二者的相似性是很表面的。它们虽然都以竹子为主食,但是食用的竹子部位并不一样:小熊猫主要吃嫩叶,而大熊猫则竿、叶通吃。它们虽然都有六个指头,但是“假拇指”的构造并不一样。因此,也有动物学家认为大熊猫既不是熊也不是浣熊,应该单独给它设一个大熊猫科。

大熊猫究竟是熊、浣熊还是二者都不是?几十年来,动物学家们为此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但是,虽然动物学家对大熊猫作了极为细致的解剖研究,其细致程度在食肉目哺乳动物中仅次于猫和狗,但是仍然无法确定大熊猫的归属。对动物的分类,传统上依据的是形态解剖、习性等特征的比较,这是定性的研究,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倾向,一旦碰到比较独特、没有明显近亲的物种,就不容易达成一致的意见。有没有可能对此进行客观、定量的研究呢?有的,这需要用到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分子层面上比较不同物种的蛋白质或基因的序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