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我的创富路(5)

财富非常通道 作者:曾渊沧


我对时事、经济方面的知识是无师自通的,我不是念政治、经济专业出身的,在大学里选修过少量经济课程,其后的知识就全靠自己看书看报纸得来,再加上学数学的人,天生有一套逻辑思考的水平,因此,在这位董事前辈面前,也分析得头头是道,我也开始阅读一些投资书籍,发现投资学中的所谓技术分析,实际上就是数学。因此,大学本科念数学的我有了用武之地。

一年投资赚四年的薪水

1986年,新加坡面对建国以来第一次的经济不景气,当时新加坡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刺激股市,决定允许新加坡人动用中央公积金来买股票。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是一种强制储蓄,在这之前,所有的存款都由政府保管,发给微薄的利息,当我知道政府开始允许人们动用中央公积金买股票时,我很高兴,认为是可以奋身入市的时候。条例开始的第一天,我几乎是全新加坡第一个到中央公积金局领取表格的人,从那天开始,新加坡的股市也真的止跌回升,而且越升越快。那一仗,我赚到了不少钱,仅仅一年,所赚到的钱等于我四年的薪水总和。算不算是第一桶金呢?

吸取了妈妈、哥哥买房屋赚钱的经验,我工作一年之后就买房屋,那时候,像我哥哥买的那种花园洋房对我来说,已是可望不可及的天价,我选择了买新加坡政府资助的组屋,说是资助的组屋,倒也不是贫民区,我买了一个实用面积达150平方米的公寓式组屋,售价11万新加坡元。1997年金融风暴发生后不久,我以40万新加坡元的价格卖掉,不足十五年,升值近3倍。

不过,经济不景气也使许多企业的内部斗争白热化,企业盈利下跌总得找些人来问责、背黑锅。我开始觉得,人人花在搞办公室政治的时间可能比做好自己工作的时间还多,工作压力很大,有一种为五斗米折腰的感觉,因此,也开始留意其他的工作机会。而香港及台湾也是我考虑的去向之一。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凑巧,五张聘书一起寄到,两张聘书是来自新加坡,两张聘书来自香港,另一张聘书来自台湾,最后,我选择了香港。

香港的两张聘书,一张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前身——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另一张来自上市企业嘉华集团,最后,我虽然放弃了嘉华集团的聘书,但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与嘉华集团的主席吕志和及其子女,以及管理层成了好朋友,嘉华集团的股票也成了我唯一长期投资的二、三线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