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专家谈钱德勒作品(1)

漫长的告别 作者:(美)雷蒙德·钱德勒


止庵:现在开会,各位。今天开的是雷蒙德·钱德勒作品的一个发布会,今天来的嘉宾有著名导演张一白先生,著名导演牟森先生,还有其他的一些媒体的朋友。那么今天不是一个研讨会,也不是一个座谈会,就是一个大家比座谈会还轻松一点的聊天,关于雷蒙德·钱德勒的这个,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根本不用我们在这儿介绍。那么就他来,大家来就这个题目,大家来随便谈一谈。我先给大家非常简单地说一个开场白,我自己本来是一个钱德勒的一个爱好者,我自己想在这儿发一个言,但是呢上来就发言不太合适,我先简单地说一点点,然后等大家说完了我再看。

关于钱德勒我在一年多以前我看一个广告里——“你要想了解美国,看钱德勒”——非常奇怪在咱们的地铁里面。我觉得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个人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每个人从不同的个人感受,来读这位作家。在新星出版社出这个书的前面呢,有一个广告语,这个广告语比较强调这个钱德勒的文学性,也是谢刚他自己对这个书,他对钱德勒的一个理解。我曾经也跟他说过,我觉得其实这样也可能就使得好多只想看侦探小说的读者,可能觉得这属于文学作品,我们是不是别看了?也有这种可能。但是也有不看侦探小说的人因为这个就看了。我觉得这个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一个对侦探小说比较热衷的读者,但是我没有这么深的感情,就是我们看的时候,非常愉快,看完之后,到最后一页看完后这个书完了。我觉得大部分侦探小说都是这样,这个书最大的愉悦是在阅读之间。

钱德勒如果说他的文学性的话,我觉得是在两方面。一个读的时候就和一般的侦探小说不同。咱们说钱德勒实际上我们叫硬汉派,他跟我们以前看的福尔摩斯或者别的这种经典的侦探小说他有区别,他的马洛这个人是不仅动脑,还要动手的。我觉得这跟,你像福尔摩斯他根本,这人是不能动手,甚至还有很多侦探小说我们知道,瘫痪的人或者是只有一块肌肉能动,甚至到这种程度。马洛是一个行动者,同时他本身的这个生存始终在他的书里面是有问题,他始终是为他的生存要争一个生存的权利。这个我觉得他的文学性在我们阅读的时候能看出来。

再一个在读完以后,大部分侦探小说我觉得读完就完了,它是一个纯粹消遣的东西。但是钱德勒的小说在读的时候很有意思,读完之后有回味。这是我觉得他跟其他侦探小说不太一样的地方。

我就说这么一点点,这个是我对这个书的封面上这段话的一点诠释。下面就请张一白先生先给我们讲讲,因为他是我们的稀客,我跟他在虹影家见过面,我觉得牟森先生和黄集伟是我们的好兄弟,现在就请张一白先生给我们发一点高论。

张一白:我其实应该没有什么资格在这说这些东西,因为我其实是一个对钱德勒我不是特别了解,书刚拿到,然后有一些粗略的看到,他跟比利·怀尔德编剧的那个电影《双重赔偿》,小说现在还没来得及看。但是我很着急就要来搁在我的,很重要的一个位置,准备随时要看,但是确实也没看。但是我一直对这个新星出版社的这个午夜文库很感兴趣,我觉得这是做了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而且我还老跟他们出版社的人说,我挺着急的,这个书怎么在书店里放的位置都不显著?因为很难得有这么系统完整的介绍现在的这些侦探小说,这些内容。对我们搞电影的来说,我觉得这批午夜文库的书的出版的启发意义挺大的。因为在这之前我们接触的,包括在电影里面接触的侦探,我觉得那些反映都市,现代那些侦探的我觉得挺陌生的,而我们更多的在小说中接触的又是那种传统的那种经典,比如福尔摩斯那种东西。

而现在能看这批小说,就是午夜文库,包括钱德勒,包括这些小说,我觉得有启发意义。因为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到了今天的时候,你看这些小说,看这个故事,也能引起一些共鸣,也能引起一种同感。你觉得这些故事它都有可能发生在当代的中国,这些故事,这些人物都可能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在我们这个已经在完成现代化或者正在进入现代化,或者都市化的中国的社会的各阶层,各个层次。所以我觉得看这些小说或者阅读这些小说,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未来的电影创作——尤其是在提倡什么类型片,要拍什么犯罪片、侦探片的时候——我们的那种思路的贫乏、狭窄和枯燥,会有一种刺激。你从中间会真正的得到一种激荡和一种启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