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专家谈钱德勒作品(5)

漫长的告别 作者:(美)雷蒙德·钱德勒


说到钱德勒先生的作品,我是,到现在为止我只读完了一部,读完了《高窗》。我之所以选这本读,是因为我对傅惟慈先生的敬仰。我觉得他是翻译的最好的中文译本之一。

我觉得钱德勒先生的作品是城市的,是属于城市的。那么在此前,我认为像我这种读者属于农村读者。是说我们对于城市生活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一棍子打死70后以前的作家,他们都是农村作家,他们对城市是完全陌生的。我曾经跟中央台主持人聊天,他跟我讲他原来写情景喜剧剧本时候的一个笑话。这个剧本当中有一个情节是大少爷爱上了一个女生。然后那天晚上天气已经很晚了,然后大少爷为了表示自己在爱情上面的严肃,然后卷着铺盖卷到客厅睡觉。他说卷起铺盖卷到客厅睡觉已经露出了农民的本色,因为大少爷家怎么可能只有一个铺盖卷?所以我们的眼光是非常实的。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书当中我比较认真读过两本,一本是《800万种死法》,还有一本是《犯罪一线》。我认为这两本书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真正的城市的这个清明上河图之中,让我们能够看见酒吧,看见商铺,看见纽约的大街,看见形形色色,各色人等的城市的生活。所以我认为,不管是钱德勒,还是他们出版的这套午夜文库,对于我们中国的读者来说,是能够真正领略城市生活的最好的读本,同时对中国的很多作家来说,其实他们需要认真的补课。当然对于80后可能情况会好很多,因为他们生下来就在城市,所以我认为这是我读这个钱德勒的第一个感想,就是城市。

第二个,我认为钱德勒的作品叙述的基调应该用冷静两字来形容。他改变了我们以前非常糟糕的对于类型或者侦探小说的阅读的的粗略的印象,好像侦探小说应该是快节奏的,应该是非常刺激、紧张的。但是可能刚好相反,也就是说钱德勒作品在叙说上是非常冷静的。打一个比方说,他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如同那些糟糕的,就是和那些不大会讲笑话的人他通常这样讲笑话,就是他给别人讲笑话的时候别人不笑,他自己笑得前仰后合,这是非常失败的。他相反,他整个讲话过程是非常冷静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文学性的一个细节,也就是他并不着急告诉你凶手是谁,然后同时我个人在阅读的时候,其实我看阿城先生在给这本书做的介绍的文字里也特别谈到,其实对于真正的钱德勒迷来说凶手是谁是不大重要的。

第三个观感,我认为钱德勒的小说是复杂的。我们通常认为理性小说都是简单的。比如说像我们以前看过的阿加莎·克里丝汀的小说,或者我们以前读过的,包括我刚才说的《华都血案》。我认为他充分地表达了,展现了文学的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它应该是复杂地再现我们的生活,而不是简单地交代一个情节或者故事。我认为他甚至不放过街头上一个混混。我读到《高窗》的第三章,他要见默多克太太的时候,门口有一个擦车的。擦车的告诉他她其实在家,她故意说她不在家。这个擦车的混混就说,一个女人应该有一个上班的丈夫和一个不上班的男人。他连这些都不放过,所以我认为在读钱德勒作品的时候,我会伴随他这种复杂性的描写,感受社会生活的更多复杂性的一面,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凶手到底是谁。

所以我觉得,当然了,我也对新星出版社有所抱怨。第一,是字体是不是太小了一点?因为我有几次出差的时候在飞机上拿午夜文库读的时候,飞机上中国民航昏暗的灯光下我必须戴着老花镜看。

第二,我觉得这次用的这个纸好像不是特别得韧,有点脆。

我先说这么多。

止庵:谢谢黄先生。我觉得黄先生说这个,真是每个人关于钱德勒都可以有自己的那种想法或者自己的感受。我自己觉得呢,他实际上这个书里边,你刚才说这个话,他有一本书叫《简单的谋杀艺术》,这本书前面有一个他写的,这篇文章就叫《简单的谋杀艺术》。他对很多侦探小说都不满意,他以前只对哈姆特满意,剩下的都不满意。他对咱们习惯的侦探小说特别忍受不了,就是这种事先布置悬念,这种安排好了线索,然后再去发现。这种事他其实很不满意。所以我觉得等到这本书出来之后,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可能就对钱德勒和其他侦探小说家的同与不同有更深的了解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