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巴菲特投资真经 作者:李问渠


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功就会随之而来。如果运作着自己喜欢的投资事业,在体会无限乐趣的同时,自己也感受着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的确,不喜欢的工作你是难以做得出色的,投资活动也一样。在巴菲特的投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点,那就是一直以来,他的投资都是发自内心的行动,没有半点勉强。他从小就热爱经营活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努力去做好,这成为他的一个良好习惯。

巴菲特出生在奥马哈这座古老城市一个简陋的医院里。那时候,他的祖父是这个城市里的一位不起眼的小商品经营者,巴菲特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他的母亲则是一个有点个性的家庭妇女。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家庭是极为平常的,甚至他的少年时代家境还是极为困难的。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人给他的思想灌输怎样的赚钱方式,而一切的赚钱方式都是他天生的爱好所带来的。

就连他的父母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的孩子竟然莫名其妙地做起了“买卖”来。那时候对于孩子的行为,巴菲特的父母既没有阻止也没有支持,毕竟他还太小了。

后来,巴菲特的母亲告诉大家,小巴菲特在6岁的时候就有具体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行为了。那一年,他们全家一起到奥克波基湖去旅游,租住在一条很热闹的小街上。有一天家人发现,小巴菲特身边突然多了个绿色的挂包,原来里面装着6瓶可口可乐。这些可乐有的是爸爸买给他的,有的是游客送他的。但是,小巴菲特并没有把它们喝掉,而是积攒了起来。在中午阳光最炙热的时候,小巴菲特就背上他的挂包,到沙滩上向小朋友们兜售那些可乐了,而且,他很快就把6瓶可乐卖完了。巴菲特告诉母亲说,有两瓶可乐还是他在商店里买的。商店里卖20美分,他在沙滩上卖25美分。因为他提供的服务便利直接,选择的地方好,消费的孩子更需要,所以出手就快。

父亲当面称赞小巴菲特道:“所有的孩子都是贪嘴的,没想到咱家出了个贪钱的。”的确不错,对巴菲特来说,对金钱的喜爱早已经超越对物质的享受了。

不久,家人们就知道,巴菲特的这次行动不是偶然的。即使之后回到了奥马哈,小巴菲特也没有停止他的经营活动。巴菲特的姐姐一直都在关注着这个不本分的弟弟,她发现弟弟的这种行为在懂事之后几乎没有停止过。他常常利用自己的零花钱,不停地进行“倒腾”。他不断地去寻找商店里低价的食品,然后购买出来再出售给其他的小朋友们,赚取中间的差额价。

有一次,姑姑送了一个钱包给巴菲特,这让他兴奋不已,每天他都把钱包带在身上。父亲看见这种情形,就要给他的小钱包里装几个硬币,可是巴菲特却强烈反对。他向父亲郑重其事地表示自己是有办法往钱包里装钱的。不久,巴菲特竟然把母亲的一盒糖果拿到家门口,并摆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小摊子”,在那里向路人兜售。母亲知道后,对他说:“你怎么不经过我的同意就卖我的糖果呢?”

巴菲特不慌不忙地回答母亲说:“我是暂时借用你的糖果啊,我会很快买上一盒新的糖果给你的。”但是,由于路人对他的不信任,这次巴菲特没有什么成果,可是这也没有影响他之后在钱包里塞满了钱。

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当巴菲特到亲友家作客,在吃饭的间隙,他都会在书架上寻找有关股票投资的书籍来看。不仅如此,少年巴菲特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还经常到高尔夫球场去捡拾旧球。他的邻居们说,小时候巴菲特经常弄来一些旧的高尔夫球让他们卖,然后他在中间提成。巴菲特甚至还到赛马场去拾捡那些别人无意中扔掉的奖券,到街上收集那些遗弃的酒瓶盖,然后到废品站去出售。总之,这时候他就对赚钱无限钟情了。

自从巴菲特在爸爸单位看到股票交易的那个场景起,他就近乎狂热地爱上了股票。在10岁的时候,爸爸带他到纽约旅游,他不选择看橄榄球比赛,也不选择看画展,而是要去参观华尔街,去世界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以及股票交易所。

在那里,巴菲特见到了股票交易市场里激烈的场面——熙熙攘攘的人们手里高举的报价单,各种各样的数据,还有各种不同的尖叫声……这些都让巴菲特幼小的心灵产生剧烈的震荡。他是多么愿意与这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啊。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巴菲特就树立了进军投资市场的理念。

在巴菲特11岁的时候,除了在附近的哈里斯证券交易所帮助做股票浮动的标记外,他还开始了真正的投资实践。

巴菲特鼓动姐姐爱丽丝与他一起购买了三股城市设施股票,每股价格是38美元。这几乎花费了他全部的积蓄。

这只股票在他购买不久后价格下跌到9美元。又过了一阵子,上升到11美元。巴菲特看到这个捉摸不定的情况,为了保住自己的资本,便提前出售。

就在巴菲特出售这只股票后,其股价又上涨了,最后的价格竟然涨到每股接近200美元。

这次经历的确让巴菲特感触颇深,并开始对投资有了深刻的体会。他更加兴奋地感受到了投资的乐趣。

巴菲特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个人爱好和未来事业紧密结合的观点。由于华盛顿的股票交易所没有奥马哈的让他感兴趣,所以在全家搬到华盛顿之后,他还是千方百计地利用祖父的同情心给父母施加压力,并成功返回到奥马哈读书。

中学时期,巴菲特当上报童,为两家报纸的订户送报。这是他喜欢的工作,甚至此后一生都喜欢关注媒体,这为他日后投资《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多家传媒机构做了很好的铺垫。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从小坚持自己的爱好,才有了今天的事业。他后来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与父母的分歧很大,父亲甚至希望他毕业后成为一名神职人员。可是,他只喜欢投资,喜欢金钱。而且,他一直为自己的选择做着最大努力,直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他当时告诉爸爸,不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学校,那还不如不上。他甚至当时不想上大学,就直接进入投资市场,因为那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投资本钱。但是,他的弃学想法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家人认为必须要让他继续上学,才会增长更多的知识。最后,巴菲特接受了家人的意见。不过,他一边上学还一边进行实际的投资,一直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巴菲特的经历让我们领悟到,只有你喜欢一件事情,才可能有创造性地把它做好,其中的主动性、超思维的开拓性会不知不觉地发挥出来。而对于不是自己的所爱,你难以做到更深入地探求和思考,也就得不到理想的收获。将爱好与事业有机地结合,能够超常地跨越到人生的新高度,开创出一个新的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