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五脏与中医意象思维(3)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作者:曲黎敏


五行与人事

道家有一个很好的比方,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五脏之象。比如五脏说像人事,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把肝比喻为木母,因为肝为东方、为木,但是又加了一个阴阳的特性,像母亲;西方像金公,西方属金,是阳性;南方像姹女,姹女就是少女;北方像婴儿,婴儿是纯阳之体;中央代表黄婆,黄婆实际上相当于媒婆,“婆”既不是母也不是少女,相当于老龄的妇女,指一般人岁数大了以后,阴阳的特性已经不太明显了。

黄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相当于媒婆,这个媒婆叫官媒,是国家、政府亲自指定的一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中央的问题如果解决好了,社会就能够相对安定。所以官媒在古代可不是一般的人,不是小角色,她们必须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是非常精明的一类人。黄婆主要协调的就是木母和金公的关系,她让木母不要太亢盛,因为女人在家庭里是主妇,首先,不能生得太亢盛,就像肝不可以生发过度一样,如果生发过度,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其次,也不可以太压抑,一个女人在家庭当中的位置一定要摆得很正确才可以。同样,在说媒的时候,她也会让男性不要收敛得太过度。

古代的做媒是非常有趣的,现在大家则是自由恋爱,这是新旧社会的很大不同。古代如果没有媒婆的介绍,这个婚姻就会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过去是讲门当户对,开双扇门的人和开单扇门的人,在观念上会有很大的不同,把这种观念上的不同带到生活当中来,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媒婆需要从很多方面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找他们之间的互补,然后来让他们和谐。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木母和金公非常和谐。在人体里,实际上就是指降龙伏虎,要把肝和肺治好。在家庭里,夫妻关系和谐了,这个家庭就能够稳定地向前发展。

媒婆对于姹女和婴儿又起什么作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的奶奶、姥姥都要抚育第三代。这些小孩子,从心和肾的角度看,他们都很纯,只要让他们能天真无邪地结合在一起,能玩得很好,不打架,这就叫心肾相交,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黄婆也是要担一定责任的。

中国人为什么叫中国人,中医为什么也有“中”字?“中”到底指什么?实际上“中”指的是一种能力。比如我们经常谈到“中庸”,中庸是什么?是指一种不左不右、不上不下的均衡能力,一个人有没有这种能力,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是很重要的。“中和”就是指运化和协调能力,看这个人能否让万物的运化和协调都达到很高的层面。所以在人体当中,中央的脾胃就是这种能力的显现,如果中央脾胃很好,人体就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中央黄婆对应的是土性,土能够生万物,有土才能涉及种植和收获的问题,才能涉及长久发展的问题。

人体五脏之象

下面我们要具体去讲五行怎么对应人体的五脏和六腑,而且它的方方面面的表现到底是什么,这个是很重要的部分。

人体的五脏之象是什么?人体的五脏是肝、心、脾、肺、肾,也是按照东、西、南、北、中排列的。五脏所对应的是五腑,可是我们都知道是“五脏六腑”,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一个相表里的关系。

五脏与五腑

在传统文化中,肝对应的腑是胆,所以有“肝胆相照”这个词。胆气生发起来,肝气才能为之生发。

心对应的腑是小肠。在日常生活中,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是心经当令,但是心不受邪,所以小肠可能会代君受过,假如吸收这方面出问题了,会出现一些小肠病。小肠经当令时,如果人出现脸红、心慌、胸闷这些象,实际上是心和小肠的表里关系出了问题,是心脏出问题前兆的一种象。

脾对应的是胃,它和胃是一种表里夫妻的关系,脾不好胃就不好,胃不好脾也不好。

肺和大肠相表里,人要大便时,一定是靠肺气把大便排出来的。人们皮肤的一些症状也和大肠有关,有些问题中医可能不直接扎肺经,而直接取大肠经,泄大肠经的火就可以解决问题。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充足,才能促进膀胱司开合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储存与排泄。

五脏与五体

肝胆对应筋。人体的弹性都是和筋有关的,比如手指曲合的能力。现在有一个说法:老人是否长寿,要看他(她)的握力大不大。老人的握力越大,他(她)可能越长寿,而握力在很大程度上,和人的肝胆功能有关。一些老人经常玩核桃,而玩核桃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手指灵活性的过程。大家不要小瞧这些小的健身法,中国的传统方法就是大道至简,一些很简单的方法就能解决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大问题。

手指是非常奇妙的,手指头是人体经脉的出发之点,是阴阳交汇之所,手指是非常有玄机的。拇指对应的是肺经。食指对应的是大肠经,食指和大肠的蠕动、大肠经气很有关系。中指对应的是心包经,所以中指的麻木肯定和心包有关。无名指对应的是三焦经,因为三焦为人体的孤府。小指对应的是心经和小肠经。从心脏的角度上来讲,如果是中指麻木,就是心脏的轻症,如果是小指麻木、小指外延麻木,就是心脏的重症。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注意观察,要经常活动手指,把这些经脉全都给调动起来,预防疾病。

心和小肠对应的体是血脉,因为心主血脉。其他,如脾胃对应的体是肉,肺对应的体是皮毛,肾和膀胱对应的体是骨头。

五脏与五窍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外象来看五脏。怎么通过外象看五脏?其实就是看五窍。

“肝开窍于目”,眼睛眼力好不好,实际上和肝的功能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老人要想长生久视,一定要眼力好,眼不花。

《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里提到“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舌头是心的苗,舌头上的很多问题会反映心气和心情的问题。比如开会时,有个领导上去讲话,本来他要宣布大会开始,可是一上来就说“好,大会结束”,对于他的这种口误,西方心理学认为,他已经表达了自己内在的感受,其实他非常希望现在就闭会,不希望再开下去了,即口误表现出来的东西恰恰是他内心心气的一种反映。所以舌头的灵活与否,舌头的灵巧与否,实际上是和心气很有关系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和心脏的功能很有关系。

中医会望舌诊,看人的舌头能看出很多东西,不过最主要的是要看心。因为在一个舌面上,也会分出五行来,舌头两边为肝胆,后面为肾,前面为心,中央为脾胃。不过最主要的是,舌头的很多状况,比如灵活不灵活,是与心气相关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心开窍于耳”。“窍”在传统文化当中是孔窍的意思。眼睛是一个孔窍,耳朵里边是一个孔窍,肺是开窍于鼻,所以有人认为《金匮真言论》里边说“心开窍于两耳”是对的,平常我们耳朵里边痒都和心气有些关系,如果有潮湿感,就是脾往外运化过度的象。

“肺开窍于鼻孔”。如果从脸相上来看,鼻子的外形是属于脾胃的,因为鼻子中间属于中焦,胃经的走向是起于鼻(迎香穴)之交中,挟鼻两侧,交于鼻根部,所以鼻子的外形是归属于脾胃的。但鼻孔是属于肺气所主。如果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可能连呼吸都不太会,按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来讲,左边主升,所以人们应用左鼻孔吸气,再用口呼气。

“肾开窍于耳”。因为肾有肾阴和肾阳,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讲肾是开窍于耳的,这是与《金匮真言论》不同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