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脏象学说的特点

中医是怎样治病的 作者:王明辉


 

中医对脏象的认识,先是经过一定的解剖生理的观察,经历长期医疗实践的验证,并用古代朴素唯物论哲学思想为指导加以概括和升华而成的。对此,自春秋战国时已经有了一些记载,《内经》成书时已较有系统,后世历代都有所充实和修正,使之更臻完善。

古人曾认为,治病可根据病脏的不同,而用分割皮肤、解剖肌肉、通导血脉、缝合筋肉、察看脑髓、膏肓和系膜、清理五脏或冲洗肠胃等办法。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在《内经》、《难经》、《甲乙经》等书中,也可见到许多有关人体的脏腑有几斤几两、多短多长的记载。如《灵枢?经水》曾生动地描述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脉之长短……皆有大数”。这些例证都说明,古代中医对人体的解剖和生理是有一定了解的。

中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和观察,认为人体各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体巧妙而复杂的生命现象,就是以脏腑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功能而实现的,它体现于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肢体及各组织生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如在五行配属中所提到的心合小肠,主脉,开窍于舌;肺合大肠,主皮毛,开窍于鼻;脾合胃,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肾合膀胱,主骨,开窍于耳等等。脏腑的功能失常所表现的病理变化,通过经络可反映于人的体表;体表组织有病,亦可影响到所关联的脏腑;脏与腑之间,也可通过经络对信息的传输而相互影响。因此,中医在诊病时,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眼、耳、口、鼻、舌、形体、脸面、皮肤颜色及脉象等外在的变化,来了解其体内脏腑、气血的盛衰和正气(抵抗力)、邪气(致病力)的虚实。由此可知,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都取决于五脏气(包括物质和功能)的盛衰及与其它脏腑组织的相互关系。这就使中医较深刻地认识到,人的每一脏器不仅是一个实质器官的形态单位,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多个系统、多个组织的一系列相关的生理、病理单位。如中医认为,心位于胸中,不仅主联血脉,还主精神意识,开窍于舌,在面部可看到心病理或生理的颜色反映,心因与小肠有经络相通,故心脏与小肠腑互为表里,关系较密切。如果病人有心血不足的病证,多可出现心悸、心慌、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脉象细微等病状。所以,中医听讲的脏象与西医解剖生理学中所谈的脏器,名称虽大多相同,但实质涵义却有很大的差别。故我们决不能把西医的某脏与中医同名的某脏等同看待,如中医的“脾”,不单只包括西医脾的调节血量和淋巴器官的功能,而且还涉及到消化、造血、循环、内分泌、精神意识、肌肉运动和吸收排泄等多系统的功能。所以,中医认为,“脾”是人体出生后不可缺少的生命力的根本。

值得指出的是,中医对人体脏腑的认识,是着重从“脏象”进行观察的,故把此种理论名为“脏象学说一。什么叫“脏象”呢?中医认为“脏”是“藏”的意思,内脏属于人体内部,所以称之为“脏”。所谓“象”,指的是外面可见的形象,也就是脏腑功能活动所反映出来的表象,故《内经》有“脏藏于内,象见于外”的概括,这就是说,脏器虽藏于人体内,但可透过它功能活动在体外的表象而探知它在生理或病理上的变化反映。所以,有人把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方法归类到黑箱理论或灰箱理论的认识体系,这是颇有道理的。

人们都知道,在控制论中,研究非线性系统时,多用黑箱或灰箱辩证法则。所谓黑箱理论,即是对尚不知道内部结构的物体,透过看到或测量到的输入和输出信息而加以认识的系统。所谓灰箱理论,是对粗略知道一点内部结构的物体,主要透过输出和输入信息间的关系来进行推论认识的系统。如《内经》所谈到的脾与胃,血脉与心,呼吸与肺,体液排泄与肾及膀胱的关系等。因人体的重要脏器多在胸腹腔内,好像藏在柜匣内的珍宝一样,是不能随便打开来看的。故中医多采用由外表所知推测体内,从病变表现推知不生病时的生理作用等方法,来认识人体脏腑的功能。这就是中医借以认识和总结“脏象学说”的思想方法。因为在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其所反映的各脏腑的信息,常难显示出其各自的特殊功能,只有在异常的病理情况下,才较易获知某脏腑的功能作用,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说的“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故中医常将所观察到的病理信息与正常生理功能对照而加以综合分析,或采用类比演绎法反向推导其生理功能以逐步完成对脏象的认识。如因风寒伤肺而引起咳嗽时,病人可兼有畏寒、发热、鼻塞、流鼻涕等证候,从而推断出在生理情况下肺是与皮毛相联系(肺合皮毛),且肺的外窍是在于鼻(开窍于鼻)等等。这种凭“望、闻、问、切”四诊观察外部证候表现而推断体内脏腑病变的经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作过深刻的概括:“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正如有的人听音响可知马达内的何部件损伤,看火色而知钢液是否纯净一样,这些经验的累积是很宝贵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