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情失调的人日益增多

中医五脏养生 作者:傅杰英


 

以前,没有文化的妇女最容易七情失调,气上得病。因为没有受过教育,心胸、目光相对狭隘,就会非常在意日常生活琐碎事,而且钻牛角尖,陷进去出不来。而读书人则往往心胸开阔,知书达理。

现在不同了!读书越多、层次越高,七情不调、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身性疾病就越多,比如说官员、商人、白领、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医生等。为什么读了书、受了教育,反而七情困扰多了?我想这和我们的教育太浮躁功利有关,只教知识、考试,不教做人原则和生存智慧,就算有一些这方面的课程,也是应景的。教师也是在功利色彩非常明显的师范教育中培养出来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怎么能够苛求他们把做人原则和生存智慧传授给学生呢?

我到欧洲,看到中小学的女孩子都要学家政,比如缝纫、清洁、做蛋糕馅饼;男孩子都要学木工、修车、电工、修理等。这些虽然看上去是技能,实际上不知不觉中教给孩子们理性、淡定、实在的生活态度,让孩子们明白人生就是由事业、家庭、生活、工作、成功、失败、平淡组成的,学习不仅仅是读书、考试。

还有,我们倡导的经常与执行的不一样,非常扰乱人心,很容易让人出现七情不调。社会上有众多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评价体系,比如: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会议上、桌面上讲的和私下里、实际上做的,有媒体上宣传的和坊间约定俗成的,有冠冕堂皇的和闷骚实用的,等等。人们就像演员一样,两副面具,人格分裂,上妆卸妆,真假难分。嘴上一套,行动一套;面上一套,私下一套。既要应对体制干工作,又要平衡自我讨生活,苦吗?苦!累吗?累!爽吗?不爽!乐吗?不乐。做人又苦又累又不爽又不乐,能不七情失调气上得病吗!

最典型的是,一面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一面对学校实际升学率进行考核分级,这样非常乱人心,也扰乱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稳定的心,你能要求孩子长大以后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七情适度吗?

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不调,时间久了会酿生出许多难治的心身性疾病。虽说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者能成大事,但是我还没有见过七情如此高度稳定的人,除非昏迷患者、植物人。人遇到外界刺激总是有一定的情绪反应,只要是适度的、及时的、畅通的,对脏腑功能就是一个良性刺激。悲痛欲绝,一哭出来就好了,不要憋在心里。七情不调就是敏感而反应强烈、过度。这又分两种情况:一个是感而不发,不敢发、不能发、不会发,闷在心里边,非常伤人,许多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顽固性皮肤病就是这样得的;另一个是反应强烈而爆发,其结果就是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七情经常大起大落、过郁过放,会严重影响五脏功能,这在《黄帝内经》中叫做“九气为病”。

有很多病从道理上讲似乎并不难治,但就是治不好,比如肥胖、痤疮、黄褐斑、胃病、肝病、偏头痛、神经性皮炎、不孕。为什么?因为这些病不少是心身性疾病,由心上得病、神上得病、气上得病。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性格、心态、思维模式很有关系。医生能够治病,但是很难去治心,心病不解,身体何来安康?有些从小就养成的性格、思维、心态很难改变,这往往是治疗心身性疾病最大的障碍,医生也很无奈,只有举手投降。

还有,城市人口过多、建筑密集,走在街上人经常会有莫名的压抑感。这容易引起郁闷、钻牛角尖、心胸狭隘的性格特征。心胸与生活居住空间的大小很有关系,狭隘的空间无形中会使人思维狭隘。而思维狭隘的人的归宿常常是踏上心身性疾病之路,走向生命的终点。

不要以为人才是万物之灵、世界主宰,实际上人心不知不觉中受制于环境、季节和天地。这是天人相应,不是迷信。

比如说医院接的急诊,三伏天打架斗殴、车祸的多,因为天气太热,人的心神容易躁动不安。还有动物春季发情,少男少女情窦初开,青年男女多情怀春,结婚恋爱等多是在春季。而秋季人会不由自主地触景生情悲秋、思念,抑郁症也一般是秋冬加重,春夏减轻。

比如说古代有一句话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刁民出酷吏”。这是说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的求生本能非常强,会铤而走险。还有南方人有南方人的性格,北方人有北方人的性格,山民有山民的性格,渔民有渔民的性格,牧民有牧民的性格。“智者爱水,仁者爱山”,水的灵动性容易养育出聪慧精巧的智者,山的巍峨严峻容易哺育出仁义宽厚的仁者。

环境污染,居住空间逼仄狭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太近,七情肯定不知不觉中会受到很大影响。人就像刺猬,远亲近臭,保持一定距离就容易和谐,太近就互相挑刺,有矛盾。这个有时不是个人修养问题而是人的本性,就像刺猬长刺,与生俱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