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股评背后的隐私(2)

庄家那些事儿 作者:曹明成


二、股评的常见套路

生活中的不少股评人士为了“股评”而“股评”,实战水平却不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某些股评的常见套路。

股民都希望股评能为他们预测股市的走势,帮他们推荐包赚不赔的黑马股;而深被信任的股评家自然不会辜负股民的信任,他们很乐意地分析大势,点评个股,其精彩程度与表现出的分析能力真是让人不折服都不行。一串串股民们看不懂的数据,一个个只有他们能自圆其说的图表把股民们哄得团团转,就如三岁孩童一般。还有弄得更悬乎的,他们把周易八卦、五行术、星相术都搬进了股市的预测。然后是一通胡编乱造的话,怎么也算出个一二三四来,然后就郑重其事地推荐自己理想的股票。

2007年6月6日,中国股市一个平常的调整的前夜,许多股评人在电视上、报纸上大放“大牛市”“奔八千”;然后迎接他们的却是七天连续下跌,狠狠地扇了他们一个大耳光。之后,他们又惊呼中国的股市失控了。6月6日,其中的一位宣布休息了,一位明确表示看空,一位建议政府救市,一位则给股民们发布了当断则断的警告。不过,自那以后,中国股市就开始一路狂奔到6000多点,因此可看出他们的预测总是显得那么荒谬。

还有某些股评人士的言论完全是为了哗众取宠,制造“刺激”效用,不负责任地夸大其辞,仅仅是为了博取媒体的眼球。如2009年某位有“空军司令”之称的“大师”在各大媒体声称“未来两到三年2500点将是铁顶”,可惜2009年的行情丝毫没给他面子,2500、3000点转眼就攻破了,下半年8月大盘最高剑指3500点。这位“大师”完全不负责任的言论成了股民们的笑柄。

股评家们为了能够使自己说的话有说服力,能最大限度地煽动股民们,总免不了制造一些套路套话。以下10条就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套话,读者若是听到股评家们嘴里说出这样的话,一定要小心了。

(1)经过连续的下跌,报复性反弹随时可能出现。

(2)××股份已经率先上涨,作为具有同样题材的××股份也必将跟随上涨。

(3)最近成交量明显放大,显示有主力资金进入,后市有望走出突破行情。

(4)公司最近大手笔投资进入××领域,前景一片光明。

(5)公司在××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6)从最新报表显示,十大股东中机构,后市值得高看一线。

(7)公司持有大量股权,如果卖出,每股收益至少可以提高到××元。

(8)公司报表显示,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0%,未来高速增长可期。

(9)今天两万亿元的新股申购资金解冻,资金面充裕,将支持股指走强。

(10)今天接受调查的机构中有85%的机构看涨!

不少股评或似是而非,或避实就虚,使投资人无所适从,那些股评家每天挂在嘴边翻来覆去地讲的糊弄股民的几个关键词,这里我们给广大读者予以总结:

(1)“低吸高抛”或“逢低吸纳、逢高抛出”。低吸高抛或逢低吸纳、逢高抛出可以说是投资股票的最基本法则,是永远无法磨灭的真理,也是股票交易的最高境界。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了股评人用得最多的一句术语。不管大盘是涨是落,不管个股境况如何,将这句话抛出,是不会有人非议的。但实际上这也是最无用处的一句话,何为高何为低,每个人心里的底线都不是一样的。

(2)“牛市久盘必涨。熊市久盘必跌”。在股市进入盘局时,股评引用的较多的就是牛市久盘必涨,熊市久盘必跌。在股市中,盘局往往都是变盘的先兆,而久盘之后是涨是跌并无什么规律性。牛市久盘必涨,熊市久盘必跌,这句话的前提是要确定股市是牛还是熊。如果已知股市正处于牛市阶段,盘不盘它还得涨;如果股市正处于熊市,盘不盘它将还继续跌。

如果在盘整中牛市已尽,股民还全然不知,仍抱着牛市久盘必涨的信条,就会在高位套牢;反之,如果在盘整中即将结束熊市,股民仍守着熊市久盘必跌,将会失去在低位建仓的机会。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盘不盘,而是要正确判断股价运动的趋势,准确地把握股市的运动脉搏。

(3)“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就是要依照股价的运动方向进行操作,具体就是在股价的上升阶段持股跟进而不要抛出,而在股价的下跌阶段沽出而不要买进。“顺势而为”本身没有错,道氏理论的精髓就是强调“顺势”,但关键还是这个“势”,不少的股评并不知道该如何分析“势”,只会在行情之后才会放一个马后炮:顺势而为啊。

(4)“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股评者经常教诲股民的一句话,听起来好像只有逆向思维,股民才能赚大钱。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逆向思维,逆谁的“向”。首先,人不能逆自己的“向”,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非要想方设法想着它不好,而认为坏的东西偏要想出它的优点来,久而久之非“逆”出点毛病,搞得个精神错乱不可,做股票赚的钱恐怕还不够治病救人的。其次,他人的“向”难以把握。股市上股票总是有买又有卖,且买与卖的数量相等,如果不这样,交易就不能进行,所以这个“向”就难以辨别。再者,股民还不能逆着股市运动的方向。当股价开始下跌时你就认为它一定上涨非得套牢不可,而在股价上升时你非要认为它要下跌,你一定会踏空。所以逆向思维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在实际中根本不能做到,因为逆向思维的“向”根本就是一个难以确定的参照物。

(5)“久涨必跌、久跌必涨”。股价的运动总是有涨有跌、涨跌相间,好似一个钟摆。股市涨的时间长了,下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而下跌的时间久了,上升的可能性就具备了。所以股票的久涨必跌、久跌必涨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久涨必跌、久跌必涨里的这个“久”字大有学问,多长时间就可定义为久呢?综观世界股市,短者有涨三天就跌的,而时间长的如日本东京股市在1983年后却连涨7年才回头;而跌的时间也是一样长短不一,美国纽约股市自1929年下跌后到20世纪50年代才回到当年的高度。所以股市久涨必跌、久跌必涨也只能是说说而已,谁也难以给这个“久”字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6)永远不要满仓、永远不要空仓。由于股市的风险难以预测,所以即使股价处在低位,也还存在着下跌的可能,股评就告诫股民永远不要满仓;反之,当股价处于高位时,它还存在着上行的可能,因而股民就不能空仓。既然股民永远都不要满仓,股民何不将这些预留的闲钱从股市抽出存银行或买债券呢?这样资金的投资收益不是更高吗?而永远不要空仓就是总是要持有一部分股票,但如果股价真的见了顶,而自己非要握住不放,且不是又违背了低吸高抛的原理。顺势而为,所以“势”是为的先决条件。

三、股评家收入知多少

人分三六九等,自然股评家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如果说一个拿工资的,一个月能拿到万儿八千元的,当然不算低了,可在股评界,可没有人看得起那份钱。一些有名的股评家,如果愿意为某一只庄股“出力”,通常得到的报酬都是以十万元为单位计的。年收入上百万元的股评家并不在少数。

对于一大部分股评家来说,股评收入并不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只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来源,就像工资里的基本工资。

其实就是这个“基本工资”的收入也是绝大部分人望尘莫及的,更不要说其他的收入了。那这些股评家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发家手段呢?

1. 充当枪手

首先,能充当枪手的股评家一定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股评家。确实,没有知名度,谁看你的文章?这些充当枪手的股评家不会介入某只股票,却乐于接受“庄家”的邀请,为庄家推荐股票。一些老股民叫这些人为“吹股手”。写了这样的文章后,庄家就会给他润笔费,通常这样的润笔费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惊人,动辄就达20万元以上。但这样的费用在股评界也算不得什么天文数字。但是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每个股评家都有这样的威望和能力去当枪手的,而且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庄家相中了他他才有这样的机会。

其次,至于专门为庄家做“吹股手”的股评家,如果推荐的是蛰伏很久的股票,经常一开盘就会被巨单封涨停,使持股者产生惜售心理,遇到市道好的话,可能会出现第二、第三个涨停,谨慎的投资者几乎没有买进机会,但随后就是放量回落。

2. 讲课

讲课几乎是每个人都可以讲,只要能说会道,就可以。尤其是在股市火暴或者某个地方的人对股票时常特别热心的时候。不过虽然是每个人都可以讲,但是讲课的费用却也不一样。这个与股评类似,看一个人的知名度和水平而区别。行情火暴的时候,稍出名的股评家每逢周末都相当忙碌,经常过市跨省去做专场股评报告,行内多叫“讲课”。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股评家,出场费可以拿到10 000元以上,当然还有更高的;而那些有地区性影响的股评家,出场费一般在5 000元左右,这很有些像歌星影星的“走穴”。当然,这方面的收入与市况有一定联系,市道火暴时,不仅要价较高,每天做的场次也较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赶四次“集”,财源自然滚滚而来。换成股市萧条时,有几个机构有兴趣举办报告会?股评家周末也就待在家里修身养性了。

3. 资金实力有限的股评家做二级市场

这类做二级市场的股评家专门赚取佣金。他们推荐的股票,一般建议一投资者在赚取3~5个点时就出货。这样除了赚稿费外,他们自己还能赚什么钱?当然可以,要不他们怎么会做呢?其实这些人往往控制着一笔资金,自己早在推荐前一两天就买进那只股票,然后在全国各地传媒上推荐,在市道好的时候,很容易被散户抢上去,一有几个点的涨幅,他们就会出货。市道不好时,只要涨幅够手续费,他们也能捞到油水,因为只要做出成交量,他们就能得到证券部返还的佣金。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溪以成江河。这样做一年下来,收入也是非常不错的,普通的拿工资的人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4. 资金实力雄厚的股评家做二级市场

这类股评家是圈中最牛的,他们既有较雄厚的资金又有较高的知名度,收入更多来源于项目策划费以及成功后的利润分成。实际上,他们已集股评家与操盘手甚至庄家于一身了。如果是这样的股评家,通常他推荐的股票在很短时间内会如他们所预测的一样,成为某个阶段内的黑马股,但是最终可能并不会赚多少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