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者后记

伊拉龙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鲍里尼


鸣谢

《伊拉龙》我的作品,这作品的成功却有赖于朋友、家人、书迷、图书管理员、学校师生员工、发行商、书商和其它许多人的热情支持。我无法在此一一列出这么多人的姓名,但要对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说一声:谢谢你!

《伊拉龙》的初版由我父母的出版公司――鲍里尼国际有限公司――于2002年初出版。当时他们已推出了三本书,因此《伊拉龙》做得轻车熟路。我们料想很多读者会喜欢《伊拉龙》;但如何让大家知道这本书却并不简单。

2002年至2003年初,我走遍美国,在学校、书店和图书馆举办了130场签名售书仪式和讲座。所有活动都是我和母亲亲自安排的。刚开始,一个月只有一两次活动。后来,计划做熟了,行程多起来,我几乎要马不停蹄地奔走。

一路上我遇上了很多好人,许多人成了我忠实的书迷和朋友。诺辅书局儿童部的米歇尔·弗雷就是我的书迷,现在成了我的编辑。她找到我,提出要购买《伊拉龙》的版权。诺辅对我的书感兴趣,我当然很高兴。

因此,我要对两组人员表示感谢。一组是为鲍里尼国际有限公司版的《伊拉龙》出力的人,另一组是负责诺辅版的人。

《伊拉龙》的诞生,有赖于以下这些人的勇气:

第一组:我母亲对此书做了精心修改,并帮我制服了逗号、冒号、分号和其他小捣蛋。我父亲大刀阔斧,将语焉不详、冗杂枝蔓的地方统统砍去,并帮我设计了版式和封面,还参加了许多次讲座。雪莉奶奶对写好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功不可没。我姐姐对情节安排提过建议,《伊拉龙》里的女郎中就是照着她的样子写的,她也欣然接受;她还不厌其烦地用Photoshop帮我画封面上的龙眼。凯西·提厄斯在我修改头三章时提了不少建议,那次改动几乎等于重写,却非常必要。约翰·塔利亚费罗提了意见,还写了一篇很好的书评。一位叫“飓风”的书迷――真名叫尤金·沃克――挑出了一些印刷错误。唐纳·奥弗洛喜欢这故事,并在编辑和排版方面提了建议。什么省略号、破折号的错误,转页断行的不当,标点句读的不妥,全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她就是活着的神龙骑士――奋不顾身地拯救陷入句读泥潭的作者。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全身心地支持我……把这故事读了一遍又一遍,只有疯子才会这么读书。

第二组:米歇尔·弗雷不仅看上了这故事,将运气押在出自少年之手的古代传奇上,还在编辑过程中调整了故事进展的节奏。我的经纪人西蒙·利普斯加为《伊拉龙》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奇普·吉普森和贝弗利·霍洛维茨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劳伦斯·列维为我提供法律方面的建议,而且非常幽默。朱迪斯·霍特是宣传高手。德茜·克莱恩的市场策略令人叹为观止。伊莎贝尔·华伦-林奇设计的书套、内部和地图赏心悦目。约翰·裘德·帕兰卡帮我画书套(他还没有接手《伊拉龙》的工作,我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帕兰卡谷)。阿缇·贝奈特是版面编辑大师,活人里只有他能分清“用千里眼看(to scry it)”和“用水晶球看(to scry on it)”。我还要感谢诺辅书局为这本书出力的全体人员。

最后,要特别感谢我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在我的安排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的故事。

愿你们手中的剑永远锋利!

克里斯托弗·鲍里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