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律律人

曾国藩管理日志 作者:陶林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原文宋代林逋《省心录》

【译文】

礼义廉耻的各项标准,可以用来自律,但不可以用来约束他人。

【笔记】

曾国藩经常喜欢引用林逋这句话来告诫自己。曾国藩饱学历史,对历史的浮沉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他认识到儒家的教义虽然对人伦方面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但如果作为一种“绳人”的工具,不但会使整个活泼的儒学僵化,还会使整个社会人文也随之僵化。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立人”,但到了清朝末期,全国上下,除开皇帝一人,全都变成了礼教秩序下的“奴才”。

曾国藩认识到了这一点,慢慢回到了孔子的立场上,把“礼义廉耻”回复到既往的自律道义上,还其历史的本来面孔。凭借着卓越的个人修养,曾国藩不但平定了太平天国的革命,还威慑了清政府的政治中枢,使得东南各省从腐朽的清政府手中松动出来,成为“洋务派”官员推法学习西方的主战场,中国悄悄地走上了近代化发展的道路。

当一名管理者习惯用职业道德标准和组织规范来拷问、质询或者奖惩员工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在这些规范和道德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员工做到的事情,管理者自身应该毫不含糊地做到。

【行动指南】

在工作实践中,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的道德评价,必须通过律己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事务的困难和努力的弱点在哪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