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畏人畏天

曾国藩管理日志 作者:陶林


 

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曾国藩家书·同治六年六月致澄弟》

【译文】

俯身敬畏别人的言论,仰头敬畏天命,这些都是在磨炼之后获得的。

【笔记】

常看到一些管理类的书籍,把卡耐基、德鲁克或者韦尔奇这样的西方管理学家尊为“人性大师”云云。殊不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道德哲学的研究,其研究的基点,都在于对人性细致入微的把握。

任何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都必经传统伦理学的门槛。曾国藩也不例外,他把学术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获得的认知含金量十分充足。

曾国藩认为,所谓“畏人言”,就是人要克服自己偏执、固执、自我等天生的一些心理习性,克服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力量,对别人指向自己的言论,要在意,不能不当回事。而所谓“畏天命”,就是要看到自己的有限性,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自己所干的事业、自己面对的问题,要充满敬畏和警觉之心。

曾国藩说,这两种的“畏”都是需要在磨炼之后才能获得的。他原本是个心中无所顾忌的湘伢子,个性刚烈,争强好胜,在一开始的治军生涯中,多次受贪功冒进所累。这越发坚定了自己从小听闻的“吃亏是福”的道理: 注重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十分把握的胜仗看做五六分把握来打,太冒险的战术绝对弃之不用。

【行动指南】

关于“畏人言”,要明智地面对别人的言语: 面对指责,要诚心自省,有问题就改进,没有问题,就要预防出现问题;关于“畏天命”,要以一颗博大的心胸面对世界,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内心明澈,与外界友好相处,自己的价值也会不断得以提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