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持操自守

曾国藩管理日志 作者:陶林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曾国藩日记·论坚持操守》

【译文】

只因为一点小缺点,就使得所有的事情都做不成,也导致品德最终堕落。

【笔记】

中国古人很讲究“操节”,即一个人对自己认定的事业,要能够坚守下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验。

曾国藩的好友郭嵩焘,1853年随曾国藩组建湘军。他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也是对曾国藩一生有着重大影响的一位读书人。他在长沙岳麓书院结识曾国藩,与他成为挚友。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他用尽一切办法劝说曾国藩出山,打消了他层层疑虑,使得这位中兴功臣迈出了东征的第一步。郭嵩焘对于曾国藩的事业来说是影响巨大的,他几乎是一手塑造了曾国藩开放、开阔的视野。曾国藩多次在家书中提及“筠仙”(郭嵩焘的号),频率之高,无他人可及。

后来,郭嵩焘在晚清官场上屡起屡伏,最终,他远走英伦,成为驻英法公使,也成为脚踏实地看世界的近代第一人。但这种行动,使得郭嵩焘背上了很大的舆论压力。中国第一位外交官受到了全国上下的辱骂,有大臣诬告他背叛清廷,还有说他阿谀西方。特别是在他家乡,无知的读书人还写出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来辱骂他。

不过,郭嵩焘坚持自己,出版了记录西方文明的书籍《使西纪程》,因此遭受了“二心英国”(类似“汉奸”)的参劾。直至死后第九年,还有人要对他开棺鞭尸。对于曾国藩所谓的不因为一个小缺憾而自甘堕落来说,没有比郭嵩焘更正面的例子了。

【行动指南】

管理者要有耐磨之志,断定自己的信念正确的话,就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那种因一点小挫折,就前功尽弃的,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冲动行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