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颠覆的动机是梦想,把梦想变成蓝图(2)

马云的颠覆智慧 作者:快刀洪七


案例1·激情燃烧的岁月

“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创业时的梦想。”1995年,当马云投身互联网并到处推销他的“中国黄页”时,曾被当成骗子。当他说要在5年内使阿里巴巴打入世界互联网前10强时,人们把他当成狂人。他的很多言论在当时都被认为是梦话,而恰恰是这些别人觉得不可能做成的事,却被这个身材矮小但充满激情的男人干成了!时至今日,马云回想起当初的经历时,总是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对最初梦想的坚持。

1997年初,在得到外经贸部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的邀请后,马云决定放弃中国黄页。他将自己所持的21%中国黄页以每股两三毛钱的价格贱卖给了公司,拿回10多万元。当时中国黄页账上还有107万元资金,40多万元应收款。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北上建立国家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MOFTEC网站。

马云称:“在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为国家工作,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外经贸部给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200万元启动资金,还说给马云他们30%股份。马云很兴奋地从杭州带了5个兄弟北上,6个人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连续苦干了15个月。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全干了出来。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事情做出来了,但马云们的股份在体制内却很难落实。“我们那时候就拿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1998年底,马云决定离开外经贸部,因为一个巨大的梦想诞生了。

当时,在离开外经贸部EDI回杭州的决心下定后,马云和跟随他从杭州来北京打拼的兄弟们说:“我近来身体不太好,打算回杭州了。你们可以留在部里,这有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也非常不错;你们在互联网混了这么多年,都算是有经验的人,也可以到雅虎,雅虎刚进中国,是家特别有钱的公司,工资会很高,每月几万块的工资都有;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这几条路都行,我可以推荐。反正我是要回杭州了。”

接着马云又说:“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工资只有500元,不许打的,办公就在我那150平方米的家里,做什么还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如何抉择,我给你们3天时间考虑。”

像当年离开中国黄页一样,马云的决定又一次在他的团队里掀起轩然大波,所不同的是这次没人哭。大家讨论时,很多人不能理解马云的决定,也有人坚决反对这个决定。不过,5分钟后,所有人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愿,跟着马云回杭州。

1999年初,夜,大雪,北京小酒馆,马云和18个手下不停地喝酒、吃肉,一直到醉,然后唱《真心英雄》,说长相聚,多开心……天亮了,马云提议爬长城。长城上,终于有人忍不住嚎啕大哭:“为什么我们付出那么多,却什么也得不到?”马云无法回答,他忍住伤心,发誓要建立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网站。马云指着长城上的“张三到此一游”,逗趣:“这是中国最早的BBS。”那晚8时,马云和18个手下跳上北京开往杭州的列车,挥手南下……

其实这一幕情景几乎每天都在中国大地上演,所谓人生失意之事十常八九。失望,义愤,抱负,肝胆,沮丧,激情,悲欢离合,这一刻应该是很多千古名句诞生之时。例如: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或者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更可以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然而,马云只想出一个BBS。如果说才华,马云并不是凤毛麟角,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才华横溢者有的是。然而,却只有马云,能从一个简单至极的BBS做出一个震烁古今的阿里巴巴帝国。

1999年 2月21日,杭州湖畔花园马云家。摄像机在进行全程录像。马云妻子、同事、学生、朋友,18个人或坐或站,围绕着他们的首领马云。

马云将手一挥,“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马云掏出身上的钱往桌上一放,“启动资金必须是 pocket 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马云讲疯了,他讲得酣畅淋漓,痛快淋漓。他终于讲明白了4年来一直在讲的互联网。马云先讲新浪走势,后讲自己的前途。“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另外,“你们只能做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我得另请高明。”

根据马云“不得向亲戚朋友借钱”的指示,后来被称为“18罗汉”的创业者们凑了50万元本金。办公室设在马云家里,最多不过35个人。马云规定,员工必须在他家附近租房,确保5分钟可以到公司。工资大家都一样,每月500元,10个月内没假期。“发令枪一响,你不可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马云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6~18小时,困了就席地而卧。干得太辛苦,马太就下厨为大家做几道菜。

《亚洲华尔街日报》总编曾在当时去过阿里巴巴,看到这样的情景:“没日没夜地工作,屋子的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他笑称:“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阿里妈妈。”

现在回头去看阿里巴巴保存的这段录像,会觉得很有意思,马云慷慨陈词: 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

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波高峰时期,有经验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是稀缺资源,很容易找到高薪工作。与500元相比,月收入上万还是很有诱惑力的。至于为什么这些人会一致地选择跟随马云南下,马云日后的一次内部讲话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现在互联网江湖很昏暗,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这个时候你可以去找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很可能你几年后还得换地方。现在我们用一支团队的力量在这片江湖里拼杀,十几个人在一起还有什么可怕的,拿着大刀片子往前冲即可。”

财经作家郑作时对此感慨: 这一团队和马云之间建立了超越利益之上的联系——既然几万元的月薪都可以放弃,那还有什么力量可以让他们分开。

我相信,马云18罗汉创业的故事,已经是很多人耳熟能详了。虽然马云很在意这个历史时刻,甚至早就准备了全程摄像,但是,我认为这或者只是马云激励团队的策略之一。

说实话,很多历史怎么开始的已经不再重要,就像《盗梦空间》里说的,很多梦境你已经记不清是从哪里开始的。当然,也许是历史悠久的原因,中国人尤其喜欢形式主义,联想丰富,甚至于有些迷信。所以,大多数人仍然把这些经典情境当成是成功的基石,就像一幕幕各种山寨版的大戏,只是一遍一遍地重演表情和动作,结果只有一个盖世英雄的前奏,个个都没有猜到那个结局。

慷慨陈词,谁都会。尤其是有点钱之后,谁都想爽一下。这就是以上这些作为成功镜头的危险之处。就像马云说的,“钱,只是一个结果。梦想与激情,也只是一个前戏”。如果没有此后10年的打拼,前戏也仅仅只是前戏而已,创业远没有这么简单,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随便哪个小闪失,都足以让这个脆弱的团队分崩离析。

关于梦想和坚持,马云有一篇以《梦想和坚持》命名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体会到,马云其实是阿里的造梦师,当然他也把这些梦想一一实现,这些梦想就是马云颠覆智慧的源头活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