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节:常见疾病的中医调理法则(2)

养生的智慧 作者:樊正伦


儿童为什么容易得软骨病?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肾气不足,肾气不充盈。一般来讲,人的肾气到十四五岁以后才会逐渐充盈起来,肾气不充盈的时候,骨头中的骨髓就相对的弱,骨质得不到濡养。老年人过了五六十岁,他的肾气也弱了,肾精不足了,骨头里的骨髓又进入了一种空虚的状态,骨髓空虚了,周围的骨质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就疏松了。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50多岁以后就开始坚持服中药调养,不要等事已成再去做,在用中药补骨生髓的同时,要注意多喝点骨头汤,把骨头打碎了,熬点骨头汤,以髓补髓,这是中医的理论。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这些果子都是果实,是植物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把所有精华都集中到那儿了,有很强的补肾作用。我么看那核桃仁长得像脑髓一样,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盈了,骨髓、脑子就得到补充了。

老人和小孩在某些地方是很相似的,小孩的脑子没长成,老人的脑子退化了,所以说"老小孩"。这是由于他的肾气所造成的。从中医的角度看,就要用补肾益精的根本办法,除此之外,还要用活血通络的办法。因为老人一方面是肾精弱了,骨质改变了,由于骨质变了就不愿意走了,但越不愿意走,血脉就不通利。如果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情况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另外我建议50岁以上的同志,最好的锻炼是每天走路。不要十天不动,一天跑到健身房去折腾。汗血是同源的,你十天不动,一天去那儿弄得大汗淋漓,好像是锻炼了,其实那叫折腾。"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汗出的太多的时候,血就要受伤了。所以老同志最好是每天坚持走路,走到什么时候呢?走到身上微微有汗,气血开始运动起来就行了,这时内在的废弃物就已经排出了,这就达到目的了,不要大汗淋漓。

如果大家从50岁开始,注意调养肾气,注意疏通气血,多吃点儿骨髓类或坚果类的食物,我想等你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肯定还能健步如飞。

中医调节肺、脾、肾来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并不是很多食物都不能吃,饮食常常反应了身体的需要,但饮食要注意适量,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分三个阶段,通过分别调节肺、脾、肾来治疗,也有机会治愈。

现在有很多糖尿病人,大家对糖尿病可能最关注的就是能不能吃或者吃什么东西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五谷,这是西方医学的一个观点,他们认为淀粉类食物吃进去以后就能在身体内转化成糖。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观点特别盛行,现在,西方医学也在开始调整了,他们也发现不吃五谷是没有办法生存的。

我觉得在中医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饮食不能首先看指标,而首先要看感觉。我做了40多年的中医,发现我们祖先在饮食上没有那么多禁忌。但有的患者跟我说过,说自己不愿意看中医,因为一看中医,开的药苦不说,也同时告诉我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好像我就没有什么可吃的了。其实中医并没有这位患者说得如此严重,中医说当你有高烧、高热、感染性疾病等外感病的时候,需要注意饮食要清淡一些,对于其他病症来说,尤其是慢性病是没有什么特殊禁忌的。

中医认为,对于成人来说,如果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话,那就证明了你身体需要这种东西。这就是我们凭感觉活着的最好理解,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孕妇吃酸的是因为肝血不足。所以,口味的改变就反映着你身体的需要,所以我认为,我们特别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想吃就可以吃,中医没有这么多饮食禁忌,但还是有一点要多加注意,就是要浅尝辄止。本来你想吃某种东西,吃了就满足了自己身体的需要,但吃太多,吃过了,超出了身体需要的范围,它就要伤害你了。

所以我告诉读者朋友们,不要把糖尿病看得那么可怕。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用了胰岛素以后可以把血糖降下来,但是不敢保证你的并发症一定不会发生。中医的消渴症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上消的时候,是糖尿病初期的时候,主治在肺;中期是中消,主治在脾;在下消的时候主治在肾。通过中药的调养及合理膳食,我认为糖尿病是可以治好的,临床上也确实有通过中药治疗后各项指标都很正常,现在都可以吃月饼,什么事情都没有,但这也因不同人的体质不同而不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