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月 学习型组织的升级路径(1)

金志国管理日志 作者:张翼


6月3日  与高手过招很过瘾

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有着充分的市场优势,青啤在北京市场起步比较晚,但我希望速度能快一点。北京市场的竞争很激烈也很壮观,与高手过招、拆招,很过瘾也很刺激,我喜欢挑战。

——摘自2005年1月金志国接受张翼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在“营销市场化、渠道扁平化”方面,燕京啤酒确实要比青啤“醒悟”得早。燕京啤酒从一开始就改一家专营为多家经营,批量发展食品公司、菜店、小卖店等渠道;厂家直接与销售店关联,坚持送酒上门;“蚂蚁雄兵”战略,开辟大量个体批发网络。至1993年7月,燕京啤酒已经拥有了230多家签约合同户,这成为燕京做大北京市场的基础。

“燕京一出生就处在市场经济当中,它没有历史的包袱,没有计划经济那种传统的东西,相对比较轻松。而且它没有得到政府资源过多的保护,只能到市场中去打磨,这也让它迅速赢得了市场。”金志国在其所著的《一杯沧海》一书中诚挚赞叹道:“这种市场意识和成长性是非常强的,我非常欣赏燕京的市场运作模式,也非常敬佩燕京的掌门人李福成先生。”

行动指南

一家企业能走多远,看它与谁同行;一家企业有多优秀,看它与谁竞争。

6月4日  向“狼”学习

在青啤从“狗”变成“狼”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另一个方法是“向狼学习”。从北学燕京、南学珠江,到学习华润,我们把这些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都当成学习的对象,然后去寻求超越。

——摘自金志国著作《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背景分析

华润雪花啤酒正式进入青啤的“视线”是在2001年。从1993年进入啤酒行业一直到2001年,华润的强悍资本让整个啤酒业为之侧目。截至2001年,华润先后将沈阳、四川、安徽等地13家啤酒厂招至麾下,拥有几十个地方性品牌。在2001年10月,华润吞下蓝剑啤酒,完成中国啤酒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

金志国认为:华润资本运作的大手笔、高超的投资策略以及资产和市场的整合能力,都值得青啤关注和学习。

行动指南

商业竞逐,考验的是市场运营能力、资源统筹能力,还有快速应变、自我反省、对标补差的学习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