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月 不得不说的资本故事(1)

金志国管理日志 作者:张翼


9月3日  “公海”里的“大鲨鱼”

拿上市这件事来说,不上市如同在“内陆湖泊”里扑腾,有很多的安全设置保护着;当你在A股市场上市的时候,相当于身处“领海”,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还可以帮你一把;在H股市场上市,或者在美国上市,等于你把自己放在“公海”里,既能在“公海”获取很多营养,同时也面临着巨大风险。如果做不好,没有人理你,你就在那里沉没了;你做得好,那些“大鲨鱼”张着嘴随时要把你吃掉,资本大鳄随时在那里等着你。

——摘自金志国在青啤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就上市后的生存状态与资本环境,金志国曾这样形容:“青啤以前可以说是在‘内陆湖泊’里成长起来的,是‘内陆湖泊’中的一条‘大鱼’。这很容易让人滋生一种自满、自足的情绪,觉得在中国市场这个‘湖’里,自己是最大的一条‘鱼’。

可是进入到市场经济中,特别是上市之后,青啤就从‘大鱼’变成了‘鱼苗’一样的‘小鱼’,随便一条‘鱼’就可以把你一口吞下去。从湖泊到公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纯的生产经营到进军资本市场‘两条腿’走路,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啤必须把自己历练成一条‘大鲨鱼’。”

行动指南

上市之后,外部的机遇与风险都剧增,要想在新的环境里生存,就需要了解“公海”规则,提升自身能力,促使公司治理、行为方式更加合乎资本市场的规则。

9月12日  资本的“活化剂”

青啤的资本在一定的市场空间“做大”、“做强”后,必然会谋求在更大空间内的运动,吸收更大规模的资本要素,整合更优质的资本“活化剂”,实现更大规模的增值。这是资本的增值和运动属性,形成了资本的扩张冲动,这也构成了青啤国际化发展的本质原因和原动力。

——摘自金志国著作《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背景分析

青啤在2005年确立了“品牌带动下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使得资本运营、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预算管理、战略评估、战略调整形成了有机整体。

外资品牌、外来资本,成为青啤发展过程中的“活化剂”。 与外部资本的对标主要集中在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战略、市场等五大模块。通过具体的交流,如何制定战略、如何实施战略、如何控制战略,以及如何评价战略等,一整套非常完善的流程和方法工具引进来,然后对青啤的资源进行评估审计,使青啤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从而使资源价值最大化。

通过与资本的深入合作和品牌价值体系再造,青啤挖掘品牌“增值价值”和“独创价值”,加大品牌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效推进了青啤系列产品整合进度,优化资源配置,以品牌实现对市场的规划、营销和管理。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流程优化工作,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和推行平衡计分卡制度,利用各项现代管理手段将青啤管理推向新高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