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走出健康误区,把健康握在手中(2)

312经络锻炼法 作者:祝总骧


中医讲究: 人与天地相应也。 这也就是中医的 天人一体观 。《素问·保命全形论》说: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这句话说明,人体是不能脱离外界环境的。外界环境的运动和变化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生理、病理反应。另外,外界的日时气候、昼夜晨昏的变化,以及地土方宜,都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因此,人体必须与外界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正如《内经》中说的: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意志治,顺之则阴阳固。 意思就是说,天地之间,四方上下之内,人的九窍、五官和十二个大关节的功能都是与自然之气相通的,阴阳二气化生五行,体现为三阴三阳之气。多次违反自然规律的人,就会受到邪气的伤害,这个规律就是寿命的根本。自然界阴阳变化正常,人体的精神活动也会正常。顺应自然就会阳气固密,虽然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害。

前面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影响。此外,社会环境也对人体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社会,产生了纷繁芜杂的各种社会关系,更加普遍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由于人的心理是对外界的一种反应,因此,心理因素归根到底还是社会因素。所以,中医也特别看重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影响。

天人一体观 在养生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灵枢·本神》中说: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吕氏春秋》中也记载道: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

顺四时养生可以说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法则。春天阳气发生,自然万物欣欣向荣,我们要早睡早起,起床后再庭院中散步,披散头发,舒展形体,还要保持心情舒畅,多奖励少惩罚,以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

夏天阳气隆盛,自然万物开花结果,我们要晚睡早起,不要厌倦夏日白天长,要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这样才能精力充沛而神采奕奕。秋天阳气渐收,自然万物已成熟而待收成,我们要早睡早起,与鸡一样的作息时间,要收敛神气,保持情志的安宁,使肺气清肃;冬天阳气闭藏,万物潜伏,我们要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了再起床,还要神志内藏,有隐私不外泄,有所得而窃喜,保养阳气,不要使皮肤开泄而大汗,使肾气能够闭藏。

天人一体观 不仅指导养生,还指导临床:在病历上都要求写籍贯、现居住地。这个意义一般人就以为可能是联系方便,实际上,这里也包含了中医的 天人一体观 。居住地属于外界环境的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调刚柔,天人一体,养生之道一种,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病人,像南方多湿、多热,病人多患湿病、热病。南方天气炎热,用药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用过于温热的药物。

天人一体观 既能指导养生,又指导临床。而不论是哪一种,核心都在顺应天地规律。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养生治病上,如果违背天地规律,必定会给健康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或者说,这就是天地对逆之者的惩罚。当然,人不是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而是积极主动,趋利避害,通过改造周围的不良环境,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比如,下水道的发明和推广使用,就是人类改造生活环境的一大举措,并且也为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再比如,绿化沙漠、改造盐碱地,可以改善环境,提高空气质量,扩大生存空间,这些都是有益于健康的改造行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