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9”与“1·26”大劫案

可怕的巧合(第2版) 作者:北巫


2002年,“1?26”大劫案胜利告破,犯罪嫌疑人陈社杰、李天彪等落网。有心人细心地对比2001年的“12?9”银行大劫案,竟发现两案和涉案人员有诸多惊人的相似、巧合之处。

家族式团伙作案。“12?9”银行大劫案由张书海带着他的儿子、侄子、妹妹和儿子的同学共同作案, “1?26”安利大劫案则是妻哥偕同妹夫等共同作案。据警方介绍,家族式团伙作案组织一般比较严密,隐蔽性更强,不易被发现,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攻守同盟也比较牢靠,一荣俱荣,一毁皆毁。

当过兵、懂爆破。张书海当过侦察兵,干过民兵营长, “1?26”劫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杨俊超同样当过兵,同时还干过防爆队员,这样就使两人都懂得爆破技术和枪支的使用技术,甚至还懂得枪支的制造技术。“1?26”大劫案两主要犯罪嫌疑人杨俊超、陈社杰就是自己到洛阳关林市场买的枪管,自己找地方加工的土霰弹枪。

都是外地人,都在郑州做“生意”。两起大劫案的主角都是外地人,更巧合的是都是平顶山辖区的县市农民。他们或许是打着做生意的旗号干着不可告人的罪恶勾当,或许是生意不好又不甘心而铤而走险作案,好在回家过年时衣锦还乡。

涉案关键人员均已在郑州生活数年,买房或租房居住。张书海在郑州有三处居住地,其中至少有一处已购买,而陈社杰、杨俊超也各有自己的小巢,且他们均已在郑州生活数年,对郑州己比较熟悉,从踩点到实施抢劫作案,再到做案后能从容撤退,非流窜作案所能比,这也正是他们作为“半个”郑州人并能做出惊天大案的关键。

在当地是公认的“好人”。不论是采访张书海的乡邻或是采访陈社杰、杨俊超的乡邻,给记者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村民均说他们是好人,平时均不爱多说话,也没那么多的事,对他们“出事”感到不可思议,感到吃惊。也许正因为此,他们的行为才蒙蔽了更多的人,当有“大事”时村民也往往怀疑不到他们。

家庭经济情况在当地均属中上等。张书海未“下海”经商之前,在村里第一个盖起有楼板的平房,拉起蓝砖院墙,被村民公认是经济条件好的户。陈社杰姐弟四人,家里多年经营干辣椒和辣椒面生意,被村民公认是村里的富户,而杨俊超父母是退休教师,全家是城镇户口,哥嫂在郑州铁路上工作,妹妹己出嫁(嫁给陈社杰),在村里也属中上等户,然而就是这样一些人,欲难填,屡犯大案。

亲情害了提供枪支和爆炸物品的人。“12?9”银行大劫案,张书海妻侄王志昆禁不住张书海“买枪打猎”的苦苦索求,碍于亲情并帮助其上学使其成才的面子,最终为张书海提供五连发猎枪致使张书海犯下滔天大案,王志昆同时也要面对铁窗数年思过。“1?26”安利大劫案,陈社杰表兄张社伟同样禁不住陈社杰“用雷管炸药打井”的苦苦索要,碍于亲情面子,为陈社杰提供了雷管炸药,使陈社杰用于抢劫安利,等待张社伟的,也将是漫漫铁窗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