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网络中心化创新(11)

全球借脑:让更多聪明人为你的公司工作 作者:(美)萨蒂什·南比桑


创新风险和回报

不同的案例也意味着创新活动中不同的风险和回报。比如,企业使用某些方法是为了降低企业、市场或技术的风险。我们可以以销售力网络公司的活动为例。该公司让外部软件开发者投入资金和精力为基础软件平台开发增值软件,公司便能与合作者分担创新风险。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寻求真正有创意的新产品,比如史泰博公司将从发明者网络获得的“原始”创新理念商业化后,能大幅度降低市场风险。

显然,网络中心化创新的不同形式意味着不同的创新风险和回报,也把各种值得深思的问题摆在了企业面前:企业预期从合作创新中获得怎样的回报?企业究竟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

理顺网络中心化创新活动

本章的阐述试图说明,不同的网络中心化创新方式意味着各种不同的机遇和风险。接着的问题就是,企业如何判断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方式?才能带来理想的创新机遇?

企业不应该尝试不同的方式,然后再判断哪一种方式最合适,也不应该模仿其他企业有效的方法。我们建议企业应该尝试系统的方法,从充分了解网络中心化创新机遇开始。掌握这样的知识以后,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最合适的创新方式。

这一章中我们提到过“创新环境”,它的涵义是什么呢?所谓创新环境,是指行业、技术、市场和企业自身的种种特征,这些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框架。

例如,我们可以判断技术与市场的特征。企业的核心产品技术活力如何?产品和技术是否多样化?客户基础有哪些特征?企业所在的行业是否要求复杂而昂贵的基础设施才能开展创新活动?资金密集型的产品如何商业化?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思考企业的组织特征。企业寻求的合作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现有的创新设施是什么?企业有什么样的合作经验?企业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关系技能?企业期望提供怎样的创新思维?企业愿意接受怎样的价值评价机制和“知识产权”体系?

回答了这些问题,就能了解企业希望参与怎样的创新网络,企业能够充当怎样的角色,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创新活动对企业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然而在开始考查企业的创新环境以前,需要对网络中心化创新的结构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下一章中,我们将着力研究以网络为中心创新的4个基本模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