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首席营销官的魅力(2)

马蔚华与招商银行 作者:张力升


张瑞敏是马蔚华非常敬重的企业家,他对质量的追求让马蔚华尤为推崇。马蔚华曾经带着招行全体分行行长到海尔集团去学习。马蔚华坚信银行对质量的追求绝对不应该比制造行业的企业差。在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上,招行做得非常坚决,甚至不惜降低发展速度来提取准备金和处理不良资产。

柳传志也是马蔚华佩服的企业家,有两点让马蔚华尤其欣赏:一是柳传志原本一介书生,却很早就想到了企业的所有权结构问题,并且最终不动声色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很了不起的;二是能够激流勇退,把年轻人推到前面,是中国企业中少有的可以顺利完成接班的企业家。

马蔚华推掉过很多企业当独立董事的邀请,但最终答应了东软的刘积仁。马蔚华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东软是走在IT业前面的企业,而IT水平是银行发展动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现代商业银行的行长需要了解IT的最新状况,对IT对企业的作用要有最新的认识;第二,招行要学习软件企业在管理和经营上的经验。马蔚华认为只有深入进去,才能搞得清楚。

现在银行的角色变换了,招行要成为企业财务部的外延。这些成功企业的思想和经验,对招行这个市场化晚、管理水平低的行业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马蔚华相信与优秀企业在一起的银行也一定不会太差。

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客户和伙伴,如果只会开门见山地拉存款,促贷款,上来就单刀直入谈合作,可能就没有人感兴趣。马蔚华说:“你要人家接受你,你就要对得上话才行,下一步才是做业务。”银行家不应该是一个只懂金融的人,不能因为自己身处银行就只去研究银行,必须跟谁都能交流,这样才有足够的视野。

一次马蔚华到法国阿尔卡特总部“拉客户”的时候,对于这家中国的“小字辈”银行,这家世界级电信巨头的总裁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随着话题的发散,一个关于3G的话题彻底改变了他的态度。马蔚华在通信行业中有着众多的朋友,包括香港和记黄埔的老板李嘉诚,这让他面对3G的问题显得游刃有余。法国人的态度就此完全转变,在交流结束后甚至坚持冒着小雨送马蔚华上车。

在美国摩根大通银行访问时,马蔚华与董事长哈尔森进行了长谈,话题并不是金融而是漫无边际的神侃,从中国银行改革开始,扯到了三峡问题,谈起了环保,谈起了计划生育政策,几乎就要从中午谈到晚上。马蔚华增加了一位新朋友,就是这位国际顶级的银行家,而马蔚华视野之宽着实令哈尔森吃惊。

在中国,银行很多年来一直没有客户的概念。但马蔚华认为这是招商银行作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作为一家真正的企业所必须拥有的素质,“招行的客户在哪里,招行的知识和眼界就要到哪里”。

企业的客户与伙伴的优秀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档次,而企业家的朋友圈子也往往会决定企业家的视野和资源。马蔚华正在为招商银行设定更高的目标,而他对自己朋友圈子的扩展也不会停滞不前。即使在两会上,他也要见缝插针地为招商银行营销一把,因为会上好多代表都是招行的大客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