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品牌效应:能否成为百年老店(2)

马蔚华与招商银行 作者:张力升


招行特别注重危机文化,荣誉面前自觉反思与自省。企业文化理念里的招银精神,第一位就是自省,永远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要求自己理性地对待市场、理性地对待同业、理性地对待自己,这是招行一贯的理念。

马蔚华注重反省自己的不足。面对招商银行这么多年获得的种种好评和荣誉始终保持着冷静,对于溢美之词会自己调侃一下,一笑而过。他对员工所有的意见都会注意,并要求涉及的部门及时处理,还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激发招行员工的危机意识和集体自豪感。2003年,有员工在内部网上发了一篇名为《招行向何处去》的盛世危言,马蔚华看到后当天就召开行务会,对照检讨,在全行印发了这篇文章,还对这个员工进行了奖励。

2007年4月8日,招商银行二十周年行庆,这原本是一个大家欢天喜地庆祝,回顾过去辉煌的时候,马蔚华在全行5000人的视频会议上却没有过多地讲招行过去的成绩,而是重点讲了现在招行所面临的危机,分析招行在三个方面、二十二个问题上的差距,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这在行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一张卡捐一块钱,履行社会责任

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招行的社会影响力也大大提升,先后被国内外权威媒体和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本土最佳商业银行”、“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上市公司领导力20强”、“中国10强上市公司”等。

招商银行的发展不仅是招行员工自己的努力,而且与全社会的支持、关爱、鼓励分不开。作为一家银行不仅要为股东、为客户服务,更应该想到承载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如今,马蔚华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公益事业、人力资源和公司业务转型方面。他认为“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企业精神是招商银行必须一直秉承的品牌理念。

自1994年以来,招行积极参与了云南扶贫、捐资助学、抗击非典、赈灾捐助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延伸至扶贫、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众多领域,为各种公益事业累计捐款人民币5000多万元,员工捐款1000多万。先后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民政部授予“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和“爱心捐助奖”,并连续七次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

招商银行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下设立“金葵花儿童成长基金”,帮助那些潜质优秀、生活贫困的儿童点燃梦想,种下希望。这一点也与马蔚华提倡的“尊重、关爱、分享”人本理念一脉相承。借助发行VISA奥运卡的机会,招商银行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希望工程―招商银行“马蔚华和马蔚华的2008”专项慈善基金,致力于发展希望小学的体育事业。

我国农村小学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设施。调研发现,在体育器材方面,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达标率仅为%,村教学点仅为34%,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难以落实。对100所希望小学的调查表明,有72所学校体育器材不具备或不健全。

2007年3月,招商银行开始行动,为贫困地区的小学生能拥有一片操场助一臂之力。迄今为止,“爱心操场,红动中国”体育慈善基金已为超过1000所希望小学捐建了操场,捐赠了体育器材,招行还组织上千人次的员工志愿者前往希望小学进行体育支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