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圣演《周易》

《易经》感悟:张其成讲读《周易》 作者:张其成


也许你会问,这样一部中华第一经典到底是怎样出炉的?据历史记载,《周易》是由伏羲氏、周文王、孔子相继创作而成的。具体地说,就是伏羲氏作八卦,周文王编《易经》,孔子写《易传》。这个过程有着美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这就是所谓的河图、洛书,是上天给蒙昧的人类的最大垂示。伏羲氏依此定出八卦。

八卦由两种符号组成,这两种符号就是阳爻(y o)“”和阴爻“”,阳爻和阴爻由下而上组合三次就是八卦,如下图所示。

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将八卦两两重叠,衍生了六十四卦,并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即《易经》。

再到春秋时期,孔子发现《易经》已经很难读懂,于是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

也就是说,《周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经文部分,称为《易经》(狭义);二是传文部分,称为《易传》。

一般所称的《易经》是广义的,包括了经文和传文,是对《周易》的尊称。本书讲解的《易经》指狭义的经文,由六十四个卦符、六十四条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符、三百八十六条爻辞组成(在第一卦乾卦和第二卦坤卦中分别多出一条爻辞)。

每卦都有一个名称,然后是卦辞,卦辞是解释每一卦总的含义的。卦辞的语言比较深奥,但并不玄乎,因为卦辞中记录的是当时人们关心的大事。古人关心的事情和现在人不太一样,那时既没有股市涨落的忧患,也没有毕业求职的苦恼,他们最关心的事大概一是军事,打起仗来是赢是输、从哪个方向进军合适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门吉不吉利、往哪个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个鬼神有没有用、选择什么日子献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与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么日子是好日子等。因此我们看《易经》里的卦辞,大多数都是解释这几类事情的吉凶的。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智慧、忧患意识和理性思维因素,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每一爻也有一个名称,然后是爻辞。每一卦有六条爻,就有六个名称。爻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位置,一部分表示性质。两部分都用数字。爻的位置有六种,一个卦六条爻从下往上数,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爻的性质只有两种,阳爻和阴爻,阳爻叫“九”,阴爻叫“六”。这两部分一结合、两种数字合起来就是爻的名称了。比如既济卦是“ ”,从下往上的名称就是初九、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六。爻辞是解释每一条爻的含义的,从下而上一一作出解释。

卦爻符号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国人建构宇宙生命动态结构和运动变化统一规律的符号模型,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的原始观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深层心理结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