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蛊卦——解除困惑(2)

《易经》感悟:张其成讲读《周易》 作者:张其成


蛊卦卦辞中“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是什么意思?甲是天干中的第一个,甲日既是开始又是结束,也就是从甲日开始终而复始。先甲三日,是甲日前的三天,即辛日;后甲三日,是甲日的后三天,是丁日。从辛日到丁日一共七天,七天即是一个周期,这里说明“蛊”这种弊端的形成需要一个周期,而解除这种蛊惑、解除这种弊端局面也需要一个周期,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缘故,而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看整个爻辞,“干父之蛊”“干母之蛊”“裕父之蛊”都用父子或母子作比喻。初六爻是儿子还是父亲?是儿子,儿子要纠正父亲之蛊。这几条爻辞的主语都是儿子,儿子有意继承先辈的成就,就要纠正先辈的过错。你们注意到没有,谁跟你争得越激烈,说明与你越亲近,这叫“爱之深,恨之切”。当然纠正先辈的过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初六,当我们想不通的时候,一定要找最早的过失。人都是奔着终极目标而去的,如果一开始就错了,那就是“父之蛊”。

九二,这是一个阴位,就要阴柔一些,阳刚之人居于阴位,表明纠正先辈的过错不要太强硬,不要太固执,这样就可以得中道了。

九三,纠正父辈的过错,为什么会有小小的遗憾?因为以下正上会有艰难,但要知难而进。韩愈曾写了一首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可以看成是对这一爻的诠释。

六四,强调不能再宽容父辈的过错了,也说明纠正蛊惑、弊端的艰巨性。六五,从正面说明纠正父辈蛊惑、弊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但纠正的方式是柔中带刚的。

上九,前面五条爻都说要纠正父辈的过错、弊政,纠正之后肯定就能成就先辈祖业了,但为什么自己不做王侯、去隐退而逍遥物外还觉得非常高尚呢?都不建功立业这个世界还怎么进步?因为这是上九爻,已经走到头了,事情已经到了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到达顶点的时候就一定要转向。《易经》讲求“变”,上九爻到头了,而且是刚爻,因此要隐退,要逍遥物外,这样才能吉,否则又开始“蛊”了。

蛊卦告诉我们蛊惑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消除蛊惑、拨乱反正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不同时位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看整个爻辞,初六的“干父之蛊”是一开始就要纠正父亲的过错,但不可太过,因为初六爻是阴爻,所以纠正的时候要柔顺些;九二的“干母之蛊”是说你有能力去纠正了,但纠正时不要太固执,居阴位就要阴柔一些;九三的“干父之蛊”是阳爻居阳位,纠正太过了会小有悔,但不会有大的灾祸;六五的“干父之蛊”,是柔中带刚。然后到头了就不能继续往前,而是要逍遥物外,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第十九卦临卦——君临天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