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庸,当老板才有向心力(1)

三天让你掌握当老板的奥秘:我要当老板 作者:余晓雷


——中庸,做人阅历的重要积累

中庸,对很多现代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

这个词里有着做人的最深的哲理和最浅的道理。

吴清源先生在他的自传《 中的精神 》中写道:“围棋最好的那一点,就是‘中’的那一点。”然而,对棋手来说,茫茫棋海,最好的那一点到底在哪儿呢?即使是电脑,对下一步棋都要经过复杂的运算。

“不偏不倚谓之中”,准确无误的“中”很难找,我们只好用模糊的态度来控制自己往“中”的方向走,也许这就是所谓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解释吧。

如此说来,也许“中庸之道”就是一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智慧。

2008年12月,阻隔60年的海峡两岸,全面实现三通了。

这么大的历史事件,能这么快实现,幕后的推动,当然要一点“火力”才行;但是,在面对两岸复杂的历史与现实时,低调地、先易后难地进行良性互动,靠的却是“控制”。

我们要做人,要学当老板,要想干出点事,当然要一股“火力”和冲劲;但是,这股劲道要能往一个“中”的轨道走,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那么,我们控制这股劲道的“控制点”设哪几个呢?

我认为这四个告诫是不可少的:控制欲望,控制速度,控制距离,控制时间。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戒贪用忍!

告诫一:事前控制欲望

六欲贪为首。

很多贪官的妻子在丈夫落网后,都后悔莫及。

因为别人送来的东西,虽然名贵,但是很多是毫无用处的;送来的钱,原封不动放在那里;把孩子送出国,骨肉分离,享受不到常人的天伦之乐不说,孩子在国外无人管教、吃喝玩乐、吸毒、赌博,很多人不到几年就成为废人一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欲望是人的天性,是人类前进的动力。这个动力就类似于把飞船送上天的火箭的助推力,关键是我们如何来控制。

有什么控制的办法呢?我的看法是:弄明白“想要的”和“应得的”之间的界限。

人类有了社会交往以后,不但要处理人际关系,还要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这时候,“想要的”和“应得的”利益之间,就有一段落差。

“想要的”就是你的欲望。

“应得的”就是你的控制线。

这条控制线,有法律的约束,你碰了就犯法;有制度的约束,你碰了就违规;有道德的约束,你碰了就要受到良心的谴责和舆论的批评。

学会用“应得的”尺度来约束“想要的”欲望,你就开始“中庸”了。

告诫二:事中控制速度

“欲速则不达。”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急于完成某个事情时,并不仅仅需要做事的技巧,有时还需要一些做人的智慧。

我们前面讲过:“30岁前靠本事,30岁后靠资源。”我们要做成一件事,要用到人、财、物等资源,一些重要的事,还要很多部门协同作战,才能顺利完成。

如果急于求成,在别人眼里,你可能是个锋芒毕露的人。这样一来,本来板上钉钉、胜利在望的事情,反而容易节外生枝。

有时很多能干的人,往往做不成大事,只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速度,让它与客观的物质环境及社会层面的人际关系环境相协调。

我们在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的发展观,并且要注意人际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用一种“中”的速度去做事,往往会比你猴急地去做更快,这一点经常爬山的朋友会有更深的体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