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万物肇始 大爆炸后10-43~10-32 秒(3)

大爆炸:宇宙通史 作者:(英)帕特里克·摩尔


为什么这会成为一个问题?难道宇宙在各个方向上看起来一样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也许有某个现在还不为人所知的规律在支配大爆炸的物理变化,保证只有几乎是均匀的宇宙才能产生。但是现在我们还没发现有任何物理理论能够预言这一现象的迹象,所以至少需要考虑如下的可能,就是宇宙诞生之时不同区域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温度差异,比如在早期宇宙中,一半的温度可能是另一半温度的两倍。那么这样如何产生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的均匀性呢?热量没有时间流动到宇宙中冷的部分,甚至没有时间在两个区域之间以光速发送一个消息。在这种环境下,原始的不平衡不可能被修正;而实际上,这些互相远离毫无关联的区域却是非常相似的。

我们的两个星系现在是互相远离。但是宇宙在非常年轻时要小得多,而在两边的物体有可能互相接触从而交换热量,达到今日所见的均匀性。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早期阶段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出乎意料地,答案相当简单。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讨论过一种能够在天文距离上起作用的力,就是万有引力。它本质上是一种把物体拉到一起的吸引力。引力本身会减缓膨胀的速度。我们可以尝试从现在反推出宇宙的大小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而我们发现宇宙同谋的问题一直到早期宇宙都存在。换句话说,宇宙从来没有小到过能够让光从一侧运动到另一侧的程度。所以从来没有小到能够使得温度差被平坦掉的程度。这个推论是建立在引力是唯一影响膨胀速度的力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我们要解决同谋问题,就必须放弃这个观点。

疯狂的暴胀

现在流行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爆炸理论的复杂度。大多数宇宙学家们现在相信曾有一个异常短暂的快速膨胀期,称为暴胀。在大爆炸后10-35秒到10-32秒之间,宇宙扩展了几十亿倍。在暴胀阶段的最后,膨胀回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速度,和今天观测到的一致。

如果没有暴胀时期,我们所看到的宇宙中相对侧的区域就既没有时间来交换热量,也没有可能达到充分的平衡。假设的这种快速膨胀使我们能够认为宇宙开始时要小得多,从而可以在加速膨胀开始之前达到温度均衡。剩余的少量不均匀性被尺度上的巨大增加所消除。这个迷人的快速暴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所观测到的区域只是整个宇宙的极小的一部分。即,我们只能观察到实际上是我们周围局部的一点变化,而这注定是非常有限的。用一个日常的比喻,我们知道地球从珠穆朗玛峰峰顶到最深的海沟的底部有很大的高度变化。暴胀的等价效果就是把你脚尖下的一小块地方扩展到整个地球这么大,或者等效地把我们缩小到比最小的病毒还小很多的地步,那么在我们能够到达和探索的范围里,高度的变化将是微乎其微的。对于宇宙中的温度起伏,暴胀也带来了同样的效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