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节:于是有了光 大爆炸后30万~7亿年(3)

大爆炸:宇宙通史 作者:(英)帕特里克·摩尔


昏暗时代

这种聚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什么都看不到,因为正处在被第15任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所称的“黑暗年代”。这个时代紧接着产生微波背景辐射的时刻,当时还没有任何恒星在宇宙中发光。

当然那里还充斥着在宇宙开始透明时产生的、还没有多久的回声。这种辐射(此时应称为宇宙电磁背景辐射,而非微波背景辐射)在3000度时开始出现,这个温度和乙炔焊焰的温度差不多。因而在此期间实际上存在着逐渐变暗、逐渐变红的弥漫的辉光。所以宇宙并未彻底黑暗过,只是昏暗而已。

随着宇宙的冷却,在愈来愈微弱的辉光中,物质的引力收缩将最终形成星系。于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发生了,大量的恒星爆发,昏暗的宇宙忽然被照亮,宇宙中充满了耀眼的光芒。这一刻来得有多突然还有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进入了开始形成最早的恒星的新纪元。

在大爆炸中,实际上只有3种元素被创造出来:氢、氦和少量的锂,其他元素的含量可以忽略。我们已知的所有其他元素都是在恒星内部形成的。人们常说:我们是星尘,这是十分贴切的。我们太阳和太阳系的物质很可能已经经历过两次恒星形成的循环。其后可以看到,很多恒星在其火爆的生命史中将氢和氦转化成较重的元素。例如金元素的出现就清晰地表明它是来自超新星的爆炸。相比之下,第一批恒星在形成时只含有最轻的3种元素。

要形成星系,气体团必须收缩。而气体要收缩,温度必须降低。在现在的宇宙中,气团收缩释放的能量可以被碳和氧原子发出的辐射带走。但在我们描述的这个时代,除了通过氢分子外没有其他的途径进行冷却。而氢分子冷却过程的效率是很低的。其结果是,只有大团的气体才能收缩,而从中形成的恒星也特别巨大。第一批恒星的质量可能有太阳质量的数百倍。既然储存了这么多燃料,那么这些巨无霸的发光时间一定比太阳寿命长很多吧?恰恰相反,这些早期恒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仅能存在几百万年。相比之下,太阳的整个活跃期可达90亿年。

首批恒星的命运

随着最早的恒星出现在宇宙中,它们的光芒终结了黑暗时代。这些恒星质量巨大,每个可能相当于150个太阳。伴随着巨大体积而来的不断增加的重力把它们的核心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为恒星提供能量的核反应继而加速进行,所以物质被迅速地消耗掉。最早的恒星有可能在100万年里就把自己的燃料用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