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节:宇宙的结局 大爆炸后187亿年向前(3)

大爆炸:宇宙通史 作者:(英)帕特里克·摩尔


大撕裂

刚开始时,情况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事情或许进展得更快,我们很快就会被遗弃在一个孤独的星系团中,那时星系团仍然在引力束缚下聚在一起。在小尺度上,当物体靠近到一起的时候引力最大,相反,斥力则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加。即便如此,最终宇宙常数产生的斥力也将在越来越小的尺度上起支配作用。一开始是星系团四分五裂,在可观测宇宙的中心只留下一个形单影只的星系。这一阶段,宇宙中的结构的弥留期只有不到10亿年了。在它们走向终结之前6000万年,单个的星系也将溃散,恒星(或者只是残存的残迹)向四面八方逸散。宇宙现在更加空旷了,物质更加分散,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但这时还有更加惨烈的一幕等待上演,那就是所谓的“大撕裂”。

宇宙膨胀持续不断而且越来越快,最终在万物完结之前30分钟,组成恒星的物质本身也将被扯成碎末——任何现在还幸存着的行星都将被摧毁。这时留给宇宙的是一片原子的海洋。甚至连这也还不是终结。仍在膨胀的宇宙继续将原子加速,直到它们也被撕裂开去,发出辐射,此时连原子中的强大核力也不是斥力的对手,宇宙变成了一个由辐射和基本粒子组成的汪洋,和大爆炸之初颇为相像,但是相比之下密度就低得微不足道了。

这是严肃的科学,尽管可能会令人有一个直觉,相当荒诞地觉得是哪儿出了问题。一个会以上述任何一种方式死亡的宇宙都总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很可能我们遗漏了一个关键参数。但如果最终没有更多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就没什么参数可以测量,这时实际上我们认为时间已经终结了。如果时间终结了,我们就不能推测在那之后将发生什么,因为已经没有“之后”了。很难令人相信这个无所不包的复杂而又有序的宇宙将会在毫无意义的混乱中结束。科学并不能把我们带往未来,除非我们充分提升自身的理解力,并带来一个崭新的视野,我们只能如此。

平行的宇宙

至少,我们知道我们的地球——生命赖以生息的家园,有一个有限的结局。宇宙的未来则宽泛得多,但如果现代理论是正确的,这个未来也不是无限的。因此,这是否意味着将会有某个时刻所有的智慧都将戛然而止?我们对自己的宇宙所知颇多,但也还有所谓“平行宇宙”的概念,和我们的宇宙共同存在,但是处于不同的维度,不可能和我们发生联系。这样的一个宇宙也许在所有方面都和我们不同,不同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时间尺度。如果平行宇宙确实存在,它们也会走向灭亡吗?

假设它们存在,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没有一丝一毫的证据,平行宇宙可能在我们的宇宙消亡之后还会持续很久,并且,如果它们也有智慧生命的话,那么最终的情景(一片死寂的天地)可能就不再正确。现在的问题在于,目前似乎还没有办法查个究竟。如果我们真的将归于一个毫无生气的结局,那么可以说整个“关于(各种)宇宙的所有经验”大概都毫无用处,这对很多人而言将会是难以接受的。

游戏的结局

我们已经跟随着天文学家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尽力追溯了宇宙的历史。我们从大爆炸开始,历经了暴胀、辐射透明、第一代恒星、星系、行星和生命形成等历程,还有距今数十亿年之后的遥远、黯淡的未来。在撰写本书时,这个故事是我们已知的最具有说服力的一个,但100年甚至仅仅10年之后,这些说法仍然准确吗?哦,我们根本不知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