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节:动物趣谈(26)

动物趣谈 作者:(英)约翰·劳埃德


·似乎欧洲和美洲所有的淡水鳗鲡(即欧鳗,Anguilla anguilla)都是像海水鱼类一样,出生于马尾藻海。这是围绕着百慕大群岛的北大西洋中一片神奇而平静的区域,它的面积为518万平方千米,并且遍布着马尾藻类海草。鳗鲡出生后呈浆果一样的气泡在海上漂流,因此它的名字也来自于古老的葡萄牙语中的"葡萄"一词。从这里开始,幼年鳗鲡被穿过大西洋的海湾流带到4800千米以外的欧洲,然后进入河口,在那里它们奇迹般地变成了淡水动物。它们没有特别地选择进入某一条河流,而是形成一个宽带向着海岸冲击,游进它们所遇到的任何一条河流中。因此,像塞文河这样具有宽阔的西向河口的河流里会涌进很多鳗鲡。不论要游多远的距离,它们都要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跨越障碍物的时候往往有好几万条鳗鲡堆积在一起。等到了目的地以后,鳗鲡就会安心地生活在河水里,直到它们达到性成熟。而到了性成熟(6岁到40岁之间)以后,它们又准备重新游回到马尾藻海了。它们的身体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背部颜色变深了,腹部却变成了银白色。它们变得健壮了,储存了大量的脂肪,这些都是它们进行长距离洄游所必需的。它们的眼睛变大了,头变尖了,鼻孔扩张,体内含盐量减少,性器官增大,它们的鳔也变得可以承受住每平方厘米155千克的压力。

·一旦回到马尾藻海之后,雌鳗鲡便开始产卵,雄鳗鲡则进行授精,不久它们都会因精疲力竭而死去,目前人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如今,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鳗鲡出生于马尾藻海,但却从来没有人去证实过,没有人在那里看见过鳗鲡产卵或者死去。谨慎的科学家宁愿说马尾藻海是鳗鲡假定的繁殖地。因为在那里发现过青年鳗鲡,但既没有见过成年鳗鲡也没有见过它们的卵。从来没有一只鳗鲡被人工饲养过。等你抓住一只鳗鲡时,它的生殖系统就已经完全停止工作了,就好像是要故意保守这个秘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决心寻找这个答案。他在的里雅斯特工作时解剖了几百条鳗鲡,打算观察它们的性器官是怎样工作的。等试验完成后,他发表了一篇论文,得出的结论是:他所做的一切研究都是在浪费时间。弗洛伊德再也不会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渴望了解鳗鲡了。

大象

·--踮脚走路的巨鼠

大象是现生的体型最大的陆地动物。巨大的体型既是它们成功繁衍的秘密,也是它们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原因。大象身体长得很大,因而可以在广袤的草原上与同样生活在那里的数量众多、善于咀嚼的羚羊等反刍动物进行生存竞争。出于对以粗糙的木本植物为食物的适应,这些反刍动物需要有一个大型的消化道和长长的腿,因此它们的身体也长得很大,并且在200万年前就已经遍布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的整个地球。

·巨大的体型对它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大型动物来说身体过热是一个问题,大象的耳朵演化为一个可以防止因身体极度过热而死亡的器官。与大部分身体上所包裹的厚厚的皮肤不同,耳朵上的皮肤就像纸一样薄。每一只耳朵像一张单人床单那么大,当它扇动耳朵时,流动的空气最多可以将血液的温度降低5℃。耳朵上的一系列血管的作用就像汽车散热器上的格栅一样,其分布的形式对于每一头大象都是唯一的,如同我们人类的指纹。

·大象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喝水,当跪下的时候,即使是一只大型动物也容易受到攻击。大象对这个问题解决得十分完美,就是它拥有一个2米长、180千克重的鼻子,鼻子上的肌肉的数量是我们人类全身肌肉的100多倍,它不仅能够吸上4.5升的水,而且可以当胳膊、手、通气管道和武器来使用。大象的鼻子非常有力,猛然一甩就可以杀死一头狮子,而鼻子末端像手指一样的突起甚至可以捡起一颗米粒。

·尽管体重超过3吨,但大象仍能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踮起脚尖走路。大象是唯一四个膝盖都朝向前面的哺乳动物,因此当它们站起来时需要一个额外的杠杆作用。它们不能跑(四足同时都离开地面)和跳,但它们可以安静地行走,走路的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24千米。它们也可以用脚去"听",感觉到10米以外的其他大象的超低频叫声(这种声音人是听不见的)。雄性和雌性大象互相不能听懂对方的叫声,雌性大象叫声中的词汇量很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