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魁星点斗

中国典故80美例 作者:刘岳


象牙雕魁星

此处所选的象牙雕魁星,在形象、动态各方面都具有明清时期魁星形象的典型特征,加之神情刻画生动细腻,可以说是同类题材中的代表作。

在科举时代,通过参加考试以求仕进,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晋身之阶,所以衍生出很多吉祥用语,如“登龙门”、 “独占鳌头”,等等,这其中“魁星点斗”的说法,非常流行。民间传说,魁星原是一位读书人,连续三次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连中三元”的佳绩,却都因貌丑而被黜退,他万念俱灰,投水自尽,感动天神,命大鳌将其救起,升上天庭作了司职人间文运的神祇。

传说就是传说,只能姑妄听之。魁星的出现,很可能最早来自于奎星崇拜。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一宿,共十六颗星。古人认为其形状“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至迟在汉代就有了“奎主文章”的说法,当时的秘书监也被作“奎府”。后来因为“魁”与“奎”同音,又有“首”的含义,逐渐混用,到了宋代“魁星”已经广为人知,“奎星”却没有人提了。

魁星信仰在民间有很广泛的影响。旧时相传七夕之夜是魁星生辰,读书人要以狗头祭拜魁星,并置酒宴饮,称“魁星宴”。而以魁星阁、魁星楼为名的建筑遍布各地,这其中自然要供奉魁星像,但魁星的形象从何而来呢?有人从组成“魁”字的“鬼”和“斗”中得到灵感,创造出一个赤发蓝面的鬼面人物,他右足独立,左腿后翘如钩,一手捧斗,另一手执笔,似在用笔点定中试者的名字,这就是“魁星点斗”的来源。明清时,常常将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融合在一起,使魁星立于鳌头之上,而鳌的形象颇似鲤鱼,大概是把占鳌头和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互相糅合的结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